[发明专利]石灰岩机制砂专用干混普通防水砂浆增稠粉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2576.5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9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孝;曹云玉;张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建科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40 | 分类号: | C04B24/40;C04B103/44;C04B103/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灰岩 机制 专用 普通 防水砂浆 增稠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以石灰岩机制砂为细集料配制的干混普通防水砂浆的防水砂浆增稠粉的配方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建筑行业更加注重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限制自然砂大规模开采,增加了传统砂浆行业的材料成本。为响应国家节能号召,降低矿物废料对土地的占用率,节约成本,石灰岩机制砂成为替代自然砂配制干混砂浆的选择之一。但由于石灰岩机制砂的颗粒尖锐粗糙且带有棱角,石粉含量较高,增加了砂浆拌制时的用水量,增加了干混砂浆收缩率,易导致砂浆开裂和渗漏,影响干混砂浆的质量。
有效解决渗漏对建筑物带来的损坏一直是建筑技术的一项难题。水分的存在和迁移常常是建筑物性能产生不良变化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水分作为建筑材料内部传递可溶性组分的重要媒介可引起建筑物结构性能上的破坏,如混凝土和砂浆的碳化、钢筋锈蚀、冻融破坏以及墙体的发霉等现象。另一方面,外界的水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建筑物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湿气可通过毛细管张力的作用从处于地下的建筑物基础部分上升,造成建筑物地下室或底层的潮湿;湿气的上升还可能把盐分带到上部的墙体,水分蒸发后形成盐的结晶,这一过程可能循环发生,从而引起建筑物耐久性的下降;此外冷凝也可使与建筑物表面接触的水汽变成冷凝水而进入墙体。
因柔性防水材料如卷材、片材、涂料在施工时,要求基层含水率不得超过9%,这对地下工程,特别是深层地下室较为困难。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应用及大量地下人防工程的修缮和恢复利用,这些场合的防水工程就需要采用刚柔结合,多道设防的背水面施工,因此具有优良防水性能的干混砂浆类产品拥有巨大市场。
但目前经常使用的大多数普通干混防水砂浆产品存在抗渗能力差、吸水率和干缩率大等问题。为解决以石灰岩机制砂配制的干混砂浆刚性防水难题,改善地下、屋面、外墙等防水工程基体渗漏问题,降低干混砂浆成本,研发防水砂浆增稠粉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石灰岩机制砂专用干混普通防水砂浆增稠粉,它能改善砂浆和易性与施工性,提高施工质量,满足机械施工的要求,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提高砂浆抗渗性,减少建筑物渗漏,降低长期维护保养成本,提高防水工程耐久性,从基础环节缓解工程渗漏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的配方组成为:粉末消泡剂1-5份,改性多元醇减缩剂1-6份,减水剂2-10份,改性有机硅疏水剂10-35份,膨胀剂100-200份、矿渣80-120份、钠基膨润土250-340份、其余用粉煤灰补足。它的制作工艺为:将上述配方均匀混合而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改善砂浆和易性与施工性,提高施工质量,满足机械施工的要求,提高施工效率;所配制砂浆保水增稠性好,粘结强度高,有效提高砂浆抗渗性,减少建筑物渗漏,降低长期维护保养成本,提高防水工程耐久性。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的配方组成为:粉末消泡剂1份,改性多元醇减缩剂1份,减水剂2份,改性有机硅疏水剂10份,膨胀剂100份、矿渣80份、钠基膨润土250份、其余用粉煤灰补足。它的制作工艺为:将上述配方均匀混合而成。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配方组成为:粉末消泡剂3份,改性多元醇减缩剂3份,减水剂6份,改性有机硅疏水剂25份,膨胀剂150份、矿渣100份、钠基膨润土290份、其余用粉煤灰补足。其制备工艺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配方组成为:粉末消泡剂5份,改性多元醇减缩剂6份,减水剂10份,改性有机硅疏水剂35份,膨胀剂200份、矿渣120份、钠基膨润土340份、其余用粉煤灰补足。其制备工艺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建科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建科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25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增源有机液肥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类石墨烯结构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