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介孔孔隙、高(100)晶面碳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3758.4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9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马淳安;陈赵扬;褚有群;祝爱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34 | 分类号: | C01B31/3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俞慧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介孔 孔隙 100 碳化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双介孔孔隙碳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1)按照含有W:Cu质量比为1:0.1~1配置偏钨酸铵与硫酸铜的混合水溶液,在超声振荡下以50~200μL/min的速度滴加浓度5~50wt%的碳酸铵水溶液沉淀出固体颗粒,滴加完毕后过滤得到前驱体颗粒;
(2)前驱体颗粒经60~100℃真空干燥后,置于管式炉中在CO/H2气氛中按照2~10℃/min程序升温至700~900℃进行碳化处理2~8小时,得到介孔碳化钨材料;所述CO/H2气氛中CO和H2的体积比为1:1.1~2.5;
(3)将介孔碳化钨复合材料进行酸处理,得到双介孔孔隙碳化钨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介孔孔隙碳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钨酸铵与硫酸铜按照含有W和Cu质量比为1:0.1~0.7混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介孔孔隙碳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钨酸铵与硫酸铜按照含有W和Cu质量比为1:0.2~0.5混合。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双介孔孔隙碳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偏钨酸铵与硫酸铜的混合水溶液的浓度为5~20wt%。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介孔孔隙碳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碳酸铵水溶液的浓度为10~40wt%。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介孔孔隙碳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碳酸铵水溶液的浓度为20~30wt%。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介孔孔隙碳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H2气氛中CO和H2的体积比为1:1.5~2.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介孔孔隙碳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前驱体颗粒干燥后,以3~7℃/min程序升温至750~820℃进行碳化处理3~6小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介孔孔隙碳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介孔碳化钨材料使用盐酸进行酸处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介孔孔隙碳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1)按照含有W:Cu质量比为1:0.2~0.5配置偏钨酸铵与硫酸铜的混合水溶液,在超声振荡下以50~200μL/min的滴加速度滴加质量浓度5~50%的碳酸铵水溶液沉淀出固体颗粒,滴加完毕后过滤得到前驱体颗粒;
(2)前驱体颗粒经60~100℃真空干燥后,置于管式炉中在CO/H2气氛中按照3~7℃/min程序升温至750~820℃进行碳化处理3~6小时,得到介孔碳化钨材料;所述CO/H2气氛中CO和H2的体积比为1:1.5~2.0;
(3)将介孔碳化钨材料用盐酸进行酸处理,得到双介孔孔隙碳化钨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375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聚丙烯-V0的配方
- 下一篇: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