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测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性能的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4082.0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7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金成汉;柳韩蔚;李彦洙;具本锡;李弘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04 | 分类号: | H01M8/04;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陈潇潇;南毅宁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量 固体 氧化物 燃料电池 性能 系统 | ||
1.一种用于测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性能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包裹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加热炉,该加热炉具有第一开口部分和在该加热炉的一个表面中形成的燃料供给孔,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侧面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向外伸出;
第一燃料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供给至所述燃料供给孔的第一燃料;
第二燃料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供给至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第二燃料;
第一燃料供给控制单元,布置在所述第一燃料存储单元与所述燃料供给孔之间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燃料的供给量;
第二燃料供给控制单元,布置在所述第二燃料存储单元与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之间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燃料的供给量;
电力负载,用于测量从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输出的电流或电压;及
控制单元,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一燃料供给控制单元来控制从所述第一燃料存储单元至所述燃料供给孔的燃料供给以及通过使用所述第二燃料控制单元来控制从所述第二燃料存储单元至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燃料供给,并用于控制使用所述电力负载对从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输出的电流或电压的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该系统还包括歧管,该歧管的一端通过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一个侧面插入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而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燃料供给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一个侧面是开口的,而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另一个侧面是封闭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该系统还包括将所述第二燃料供给控制单元连接至所述歧管的另一端的连接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该系统还包括:
第三燃料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供给至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第三燃料;
第三燃料供给控制单元,布置在所述第三燃料存储单元与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之间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燃料的供给量;及
连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燃料供给控制单元连接至所述歧管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三燃料是氮气(N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该系统还包括歧管,该歧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一个侧面而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燃料供给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一个侧面和另一个侧面是开口的,且所述加热炉还包括第二开口部分,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另一个侧面通过该第二开口部分向外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该系统还包括将所述第二燃料供给控制单元连接至所述歧管的另一端的连接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该系统还包括使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一个侧面和所述歧管的一端相互耦合的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该系统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所述另一个侧面附近的排放管。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该系统还包括:
第三燃料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供给至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第三燃料;
第三燃料供给控制单元,布置在所述第三燃料存储单元与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之间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燃料的供给量;及
连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燃料供给控制单元连接至所述歧管的另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三燃料是氮气(N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燃料和所述第二燃料分别是氧气(O2)和氢气(H2)。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该系统还包括用于显示由所述电力负载测量的电流或电压的显示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接收由所述电力负载测量的所述电流或电压以便将接收到的电流或电压传送至所述显示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该系统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加热炉的内壁上以用于测量所述加热炉内部的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所述加热炉内部的空气温度来控制所述加热炉的运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40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