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硫汽油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5175.5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8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褚阳;李明丰;曾双亲;李会峰;王奎;聂红;李大东;习远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7/00 | 分类号: | C10G6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油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低硫汽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大量的发动机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为保护环境,世界各国对发动机燃料的组成提出了更严格的限制,以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
目前,我国成品汽油的硫有90%~99%来自催化裂化汽油,因此,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是降低成品汽油硫含量的关键所在。
采用催化裂化原料加氢预处理(前加氢)或者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后加氢)是可供选择的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的硫含量的两种技术方案。其中,催化裂化原料预处理可以大幅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的硫含量,但需要在温度和压力都很苛刻的条件下操作,同时因为装置处理量大,导致氢耗也比较大,这些都将提高装置的投资或运行成本。尽管如此,由于世界原油的重质化,越来越多的催化裂化装置开始处理含有常、减压渣油等的劣质原料,因此催化裂化原料加氢装置量也在逐年增加。
相比前加氢而言,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在装置投资、生产成本和氢耗方面均低于催化裂化原料加氢预处理。但是,传统的催化剂及工艺在加氢脱硫的同时,烯烃大幅度加氢饱和会造成产品辛烷值损失很大。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采用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处理。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在脱除汽油中硫化物同时,汽油烯烃饱和少,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产品辛烷值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低硫汽油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汽油加氢脱硫过程中,其中的烯烃与加氢反应生成H2S可以生成新的硫醇(称为再生硫醇)而存留在产物中。对于富含烯烃的汽油馏分油而言,加氢后汽油馏分硫含量越低,其中再生硫醇所占比例越大,因此为了生产低硫和超低硫汽油,必须除去加氢后汽油馏分中的再生硫 醇。
本发明涉及的内容包括:
1、一种生产低硫汽油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将汽油原料切割为轻汽油馏分、重汽油馏分,其中,轻汽油馏分和重汽油馏分的切割点为50℃~100℃;
(2)将轻汽油馏分进行碱洗脱硫,得到脱硫后的轻汽油馏分;
(3)在氢气和催化剂A存在下,将重汽油馏分进行一次脱硫反应,经分离得到加氢脱硫后的重汽油馏分油;
(4)在氢气或含氢气体以及催化剂B存在下,将加氢脱硫后的重汽油馏分进行二次脱硫反应,经分离得到低硫重汽油馏分;
(5)将步骤(2)得到的轻汽油馏分与步骤(4)得到的重汽油馏分混合得到汽油产品;
其中,所述催化剂A和催化剂B选自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且催化剂A和催化剂B中,至少一种的载体为含有水合氧化铝的成型物。
2、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脱硫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压力0.8-3.2MPa、反应温度200-320℃、进料液时体积空速3-8h-1、氢油体积比为200-600;所述二次脱硫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00-350℃,压力为0.2-6MPa,进料液时质量空速为1-12h-1,氢气或含氢气体与原料油体积比为2-200。
3、根据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脱硫反应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压力1-2.4MPa、反应温度220-270℃、汽油馏分油液时体积空速3-6h-1、氢油体积比300-500;所述二次脱硫反应的反应条件包括:压力为0.4-2.5MPa,反应温度为140-240℃,进料液时质量空速为2-10h-1,氢气或含氢气体与原料油体积比为5-120。
4、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水合氧化铝的成型物含有水合氧化铝和纤维素醚,所述成型物的径向压碎强度大于等于12N/mm,吸水率为0.4-1.5,δ值为小于等于10%;其中,δ=((Q1-Q2)/Q1)×100%,Q1为成型物的径向压碎强度,Q2为成型物经水浸泡30分钟、经120℃加热烘干4小时后的径向压碎强度。
5、根据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物的径向压碎强度为15- 30N/mm,吸水率为0.6-1,δ小于等于5%。
6、根据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成型物为基准,所述纤维素醚的含量为0.5-8重量%。
7、根据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成型物为基准,所述纤维素醚的含量为1-6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51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