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图书馆智能还书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9208.3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0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毛振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振刚 |
主分类号: | G07G1/12 | 分类号: | G07G1/12;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10 天津市河北区律***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图书馆 智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系统领域和GSM网络领域,特别是一种图书馆智能还书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加强。图书馆是学校的一部分,他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服务于全校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生活等方面,是校内一个举足轻重的单位,它的操作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且因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数据的管理,为了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查询和修改图书信息,他需要一个高速、快捷、方便地图书管理方法。目前已有很多图书馆相关系统的建立,例如:图书馆在线借书系统、一种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等,对图书馆系统进行完善与补充。
但是现在图书馆仍面临以下问题,却没有有效的解决的办法:
1、借书者本人自己借阅图书,但超过图书归还期限仍未归还,而且已经忘记自己将图书放在了什么地方;
2、借书者将其从图书馆所借之书借与他人查看,他人在本书超过归还期限,但仍未还书,且自己已忘记归还期限,无法完成还书;
3、借书者自己不清楚是否已将所借之书归还图书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GSM网络,通过向借书者的手机发送短信的方式提醒借书者按期还书的图书馆智能还书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图书馆智能还书系统,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借书证、PC机、GSM网络、Internet网络、应用系统和连接线路;其中,应用系统包括柜台数据管理系统、图书编目系统、图书入架系统和智能安全门系统,所述电子标签和借书证均与读写器相连,所述应用系统连接读写器,所述读写器连接PC机,所述PC机连接GSM网络和Internet网络,所述柜台数据管理系统、图书编目系统、图书入架系统和智能安全门系统均通过连接线路相连。
而且,所述的PC机包括图书管理员的PC机和借书者的PC机。
而且,所述的图书管理员的PC机通过GSM网络连接借书者的手机。
而且,所述的图书管理员的PC机通过Internet网络连接借书者的PC机。
而且,所述的柜台管理系统通过连接线路与图书编目系统相连,图书编目系统通过连接线路与图书入架系统相连,图书入架系统通过连接线路与智能安全门系统相连。
而且,所述的智能安全门系统包括摄像头、读写器和声光报警系统。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中采用图书管理员的PC机通过GSM网络连接借书者的手机,将所借图书的情况通知借书者,如:该书使用期限将至需还书。使借书者可以方便地了解到其所借图书的情况,以免因自己的长期不使用或将书借至他人而导致忘记还书所带来的不必要的困扰。
2、本发明采用图书管理员的PC机通过Internet网络连接借书者的PC机,为借书者提供了方便,借书者可以通过自己的PC机进行图书馆现有图书的使用情况的查询以及进行图书的提前预定。
3、本发明采用的智能安全门系统保证了图书馆环境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一种图书馆智能还书系统,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借书证、PC机、GSM网络、Internet网络、应用系统和连接线路;其中,应用系统包括柜台数据管理系统、图书编目系统、图书入架系统和智能安全门系统,所述电子标签和借书证均与读写器相连,所述应用系统连接读写器,所述读写器连接PC机,所述PC机连接GSM网络和Internet网络,所述柜台数据管理系统、图书编目系统、图书入架系统和智能安全门系统均通过连接线路相连。
结合图1,阐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采用的是无线射频原理。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以及应用系统三部分构成。RFID的工作原理:读写器发射射频信号,而此信号有一定的辐射范围,当电子标签进入该辐射范围将存储的识别资料传输给读写器做确认,以及应答读写器的后续控制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振刚,未经毛振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92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