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自动起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9365.4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0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艾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金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10 | 分类号: | E05F15/10;B66F3/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起落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自动起落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主要功能是载人和载物,而对于家用轿车来说,载物主要是通过汽车的后背箱来完成。在后背箱刚开始出现时,后备箱的开启通常是人工来完成,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档的轿车出现了自动开启的后备箱,但是由于这种汽车后背箱自动开启的结构比价复杂,与汽车内部的连接设计较为困难,其造价较高,因此通常只出现在一些一些价格较高的车辆中。
人们在驾车在路上行驶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汽车爆胎,刹车失灵,车胎陷入泥坑中等,这时人们就会需要一些千斤顶设备,用来顶起汽车来更滑轮胎,检车车子底部零部件,或者将车子顶出泥坑,但是我们常用的千斤顶都是手动的,顶起汽车十分费劲,而且这些千斤顶的挺起过程通常由操作手柄来完成,但是这些操作手柄在车子下面操作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于汽车后备箱内用来开启后背盖,同时紧急情况下可以作为千斤顶使用的车用自动起落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车用自动起落装置包括底座、电机、输出螺杆、调节螺杆、吸附头、处理器、控制器,所述电机装于底座内,与输出螺杆枢接,所述输出螺杆与调节螺杆螺纹相接,所诉吸附头铰接于调节螺杆顶端,所述处理器装于底座内,与控制器无线电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与输出螺杆可相对基座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头内装有磁铁块,外部覆盖有橡胶层,所述底座下部装有磁铁饼,最底部的接触层覆盖有橡胶。
作为优先,所述吸附头与调节螺杆之间可拆卸装配,所述自动起落装置还包括起降压头,固定连接于调节螺杆上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车用自动起落装置利用电机带动输出螺杆相对调节螺杆旋转,通过内外螺纹的相对运动,实现调节螺杆相对输出螺杆的高度调节,通过底座内的处理器与外部的控制器无线电相连实现远程控制,特别设计的吸附头可以吸附于金属物体之上,该自动起落装置可以方便的装于汽车后备箱内,实现汽车后备箱的自动开启,同时可以在汽车紧急情况下作为千斤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用自动起落装置装于后备箱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动起落装置做千斤顶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该车用自动起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电机2、输出螺杆3、调节螺杆4、吸附头5、处理器6、控制器,所述电机2装于底座内,与输出螺杆3枢接,所述输出螺杆3与调节螺杆4螺纹相接,所诉吸附头5铰接于调节螺杆4顶端,所述处理器6装于底座1内,与控制器无线电相连。
所述电机2与输出螺杆3可相对底座1旋转。
如图1所示,底座1的包括一个水平面一个倾斜面,当该车用自动起落装置用来自动起降汽车后备箱时,螺杆4顶端使用的是吸附头5,具体来说所述吸附头5内装有磁铁块51,外部覆盖层51为橡胶制作,所述底座1下部装有磁铁饼11,最底部的接触层12覆盖有橡胶。这样在使用时,底座1可以方便的吸附在汽车后备箱底平面上,所述吸附头5吸附在汽车后背箱盖上面。使用时,电机2连接的线路8与车载电源相接。使用控制器将电机2与输出螺杆3调节在与底座1上部倾斜面垂直位置,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2有正反转功能,通过内外螺纹的相对运动,实现调节螺杆相对输出螺杆的高度调节,通过底座内的处理器与外部的控制器无线电相连实现远程控制,来实现该车用自动起落装置的上升和下降。从而实现汽车后备箱的自动开启和关闭。
所述吸附头5与调节螺杆4之间可拆卸装配,所述自动起落装置还包括起降压头7,固定连接于调节螺杆4上部。
如图2所示,当在汽车紧急情况下作为千斤顶使用时,调节螺杆4上部固定起降压头7,电机2连接的线路8与车载电源相接,用控制器将电机2与输出螺杆3调节在与底座1上部水平面面垂直位置,然后将该车用自动起落装置放在需要挺起的部位,通过控制器控制对电机2旋转,从而控制该车用自动起落装置的上升和下降,无需使用手再做额外的操作;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金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金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93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