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聚吡咯-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0258.3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1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伟;张成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3/06 | 分类号: | C08G73/06;C08K3/22;C25B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吡咯 氧化锌 纳米 复合材料 方法 | ||
1.一种制备聚吡咯-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顺序如下:
1). 以草酸溶液与十二烷基苯磺酸为电解质,配制草酸电解液;
2). 在上述草酸电解液中,加入纳米氧化锌粉末,超声并磁力搅拌,形成均匀分散的混合溶液;然后加入吡咯单体,磁力搅拌均匀后,将其静置;
3). 采用电化学方法聚合,在导电基底上聚合得到聚吡咯-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样品,所得样品用无水乙醇、蒸馏水清洗后自然晾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吡咯-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的草酸溶液,其浓度0.1mol/L~1mol/L,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与草酸摩尔浓度比为1:3。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吡咯-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2)中的吡咯单体与ZnO粉末的质量百分比为90%~70%:10%~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吡咯-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3)中的电化学方法是计时电流法、计时电量法或循环伏安法,所述计时电流法的聚合电压范围是0.7V~1.5V,计时电量法的电流范围是1mA/cm2~10 mA/cm2,循环伏安法的电压范围是-1V~1V。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吡咯-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3)中的导电基底为镍片、不锈钢网、碳布、碳棒或活性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吡咯-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3)中的聚合时间为3min~6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02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