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壳型金属氧化物/氧化钛复合物电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0760.4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9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程昱川;许高杰;郭建军;孙爱华;王彪;吴敬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M125/10 | 分类号: | C10M125/10;C10M171/00;C10M177/00;C10N30/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刘诚午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壳型 金属 氧化物 氧化 复合物 流变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流变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壳型纳米复合物电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流变液是由可极化的介电颗粒(分散相)与绝缘液体(分散介质或称连续相)混合而成的悬浊液。施加电场后,电流变液的等效粘度明显增大甚至转变为类固体,并呈现出非牛顿流体的力学特性;而撤除电场后,电流变液又可在毫秒时间内恢复到液态。由于这种流变性质可调控的突出特征,电流变液的在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等方面比现有技术显示出更大的优越性,可应用于减震器、离合器、制动器、阻尼器等装置,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智能材料。
目前的电流变液屈服强度虽然基本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但普遍存在着初始粘度高、加场后变化率低、抗沉降性较差等问题。
公开号为CN 100393857C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水电流变液,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钇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粉体颗粒,以该钇掺杂的二氧化钛粉体颗粒材料作为分散相制得电流变液,实验条件易于控制,得到的电流变液零场粘度小,流动性好,但是电流变效率不高。
最近,人们发现一维材料的电流变液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和电流变效应,但这种材料多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制备,尺寸分布宽而且团聚严重。
公开号为CN 10199376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钛氧基材料电流变液,分散相为纺锤状钛氧基颗粒,该钛氧基颗粒通过向无水氯化钙的水醇溶液滴加草酸与钛盐的水醇溶液制得,用该方法制得的电流变液具有较高的电流变效率,但是其抗沉降性不够。
公开号为CN 101575544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改性草酸氧钛钙电流变液,通过向草酸溶液中添加不同含量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得到纳米至微米尺寸分布的改性草酸氧钛钙粉体,再将制得的改性草酸氧钛钙粉体均匀分散于硅油中配制成悬浮液体得到电流变液,该电流变液具有较高的屈服应力,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但是得到的粒子尺寸分布宽,容易团聚。
电流变液作为一类复杂的分散悬浮体系,其性能来源于分散相介电颗粒在电场中产生的诱导极化,对具体的材料参数比较敏感,要求颗粒在尺寸和形状上具有良好的均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壳型金属氧化物/氧化钛复合物电流变液(简称电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降低制得的电流变液的零场强度,提高电流变效率,改善其抗沉降性。
一种核壳型金属氧化物/氧化钛复合物电流变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宽度为18nm~600nm,长度为60nm~3.5μm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分散在碱性水溶液(pH8~11)中,加入稳定剂后进行搅拌,然后洗涤、分离得到金属氧化物颗粒,所述的碱性水溶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碱配制而成;
(2)将含钛化合物加入乙腈/乙醇的混合溶剂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形成溶液A;
(3)将经步骤(1)中制得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分散在乙腈/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然后加入步骤(2)中制得的溶液A,有沉淀生成,将生成的沉淀陈化后洗涤、分离、烘干,得到核壳型金属氧化物/氧化钛复合物颗粒;
(4)将步骤(3)得到的核壳型金属氧化物/氧化钛复合物颗粒(以下简称为复合物颗粒)均匀分散于液体绝缘介质中,获得电流变液。
上述步骤均在室温下操作,所述的金属氧化物颗粒、稳定剂、含钛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5~5∶0.5~5。
在本发明中,以纳米尺寸的非球形金属氧化物为核,包覆上氧化钛极性分子层,得到的材料呈各向异性的纳米结构,制得的电流变液具有零场强度低,高场强度高、悬浮稳定性好的优点。
当所述的金属氧化物具有高的介电常数时,制得的电流变液具有较高的电流效率,所述的金属氧化物优选为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锰或氧化钨,此时这些金属氧化物与氧化钛产生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材料的电流变性能。
步骤(1)所述的稳定剂具有表面修饰作用,可以防止纳米金属氧化物聚集,优选为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羟丙基纤维素,用量与水的质量比优选为1∶120~200。
步骤(2)所述的含钛化合物为常用的能水解为二氧化钛的有机钛酸盐或无机钛盐,优选为钛酸丁酯、钛酸乙酯、钛酸丙酯、四氯化钛或硫酸钛,该类原料便宜易得,易于水解成二氧化钛包覆到相应的金属氧化物表面形成纳米结构。
步骤(2)所述的乙腈/乙醇的混合溶剂中乙腈与乙醇的体积比优选为1∶1~5,该体积比能使含钛化合物在溶液中有更好的扩散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07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