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HC/ZnBr2体系催化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1455.7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2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曹昌盛;史延慧;刘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7/36 | 分类号: | C07D317/36;B01J3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hc znbr sub 体系 催化 制备 环状 碳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环加成制备碳酸酯的方法,尤其是NHC/ZnBr2体系催化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CO2)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储量最丰富、最廉价的碳资源之一,据估计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储量大约有1016吨。另外,CO2还具有性质稳定、无毒、无腐蚀性、阻燃、易于处理等诸多优点。利用作为Cl合成替代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通过化学转化获得有用化合物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绿色化学课题之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
目前,CO2的化学利用己初具规模,每年有近1.1亿吨CO2被化学固定。尿素是固定CO2的最大宗产品,每年消耗CO2超过7000万吨;其次是无机碳酸盐,每年达3000万吨;将CO2加氢还原合成CO2也已经达到600万吨。此外,每年还有2万多吨CO2用于合成药物中间体水杨酸及碳酸丙烯酷等。虽然二氧化碳的化学转化方法已经在工业化生产上有所应用,但受生产规模、方法单一等限制,还不足以解决日益严峻的二氧化碳过度排放所带来的温室效应。研究新型的CO2化学转化方法,增多CO2化学转化的产品,以增大CO2的转化利用规模,成为化学家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氮杂环卡宾作为一种反应中间体,反应活性非常高,具有强碱性及强亲核性,因而在催化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已有文献报道1,5-二异丙基-4,5-二甲基但杂环卡宾的碱性要强于1,5-二氮杂二环[4.3.0]壬烯-5(DBN)和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烯-7(DBU)。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NHC/ZnBr2体系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发生环加成反应来制备相应的环状碳酸酯的方法,本发明的反应通式为:
R=CH3CH2,n-Bu,ClCH2,BrCH2,Ph,PhCH2,PhOCH2,PhCH2OCH2,PhCOOCH2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NHC/ZnBr2体系催化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使用N,N’-(2,6-二异丙基苯基)-咪唑啉盐酸盐,碳酸钾和溴化锌三种化合物组成的NHC/ZnBr2体系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压力为0.1MPa,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4h,反应溶剂为DMSO的条件下催化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环加成合成相应的环状碳酸酯。
所述的方法,所述N,N’-(2,6-二异丙基苯基)-咪唑啉盐酸盐制备方法如下:
所述的方法,所述环氧化物的结构为:
所述的方法,所述NHC/ZnBr2体系中的每一种化合物的用量为环氧化物的2%,且三种化合物的摩尔量相等。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1的氢谱图;图2为化合物2的氢谱图;图3为化合物3的氢谱图;
图4为化合物C5H8O3的氢谱图;图5为化合物C5H8O3的碳谱图;
图6为化合物C7H12O3的氢谱图;图7为化合物C7H12O3的碳谱图;
图8为化合物C4H5ClO3的氢谱图;图9为化合物C4H5ClO3的碳谱图;
图10为化合物C4H5BrO3的氢谱图;图11为化合物C4H5BrO3的碳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14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