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多型禽流感病毒的DNA疫苗及其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2637.6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2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夙钦;林世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夙钦 |
主分类号: | A61K39/145 | 分类号: | A61K39/145;A61K48/00;A61P31/1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左路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多型 禽流感 病毒 dna 疫苗 及其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DNA疫苗。更特定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包含高糖基化抗原的DNA疫苗。本发明亦关于一种DNA疫苗组合物及一种以其在个体内引发抗多种禽流感病毒亚型的免疫反应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H5N1病毒及其从鸟类传染给人类的能力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担心可能引发人与人之间的流行。随着H5N1流感病毒持续传播,新的病毒株随之出现,且未来尚会持续改变与进化。世界卫生组织将最近分离出来的H5N1病毒,依据其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序列的演化树分析结果,分类成10个分化支(clade,或称sublineage)。因为从鸟类宿主持续有新的流感威胁出现,因此开发具有广效型保护效力的疫苗变得格外重要。至目前为止,广效型保护效力的H5N1疫苗主要是藉由新颖的佐剂配方达成。
然而,开发具有广效型保护效力的疫苗时,免疫原(immunogen)的设计却未将流感病毒抗原改变的固有特性纳入考虑。已知再聚焦(Refocusing)抗体反应的原理为设计免疫原,保留该免疫原大致的折叠结构,但选择性地将高度变异(通过突变躲开保护性免疫反应)、具有免疫抑制性(降低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及会引起交叉反应(引发作用于和免疫原相似的蛋白质的免疫反应)等“不受欢迎”的抗原位置进行突变。以再聚焦抗体反应设计免疫原的方法已落实于HIV-1疫苗,该疫苗利用高糖基化HIV-1gp120蛋白质做为免疫原,并在该免疫原中选择性地合并N连接聚糖以遮蔽不受欢迎的表位。上述聚糖遮蔽策略最近也被利用于设计流感病毒疫苗,这些疫苗可以强化抗各型H3N1病毒的广效性抗体反应。然而,尚未有人将聚糖遮蔽免疫原设计的概念应用于H5N1疫苗。
DNA疫苗已被认定为划时代的疫苗学,其具有提供抗原基因设计、制造时间较短、稳定性佳且不需冷链供应,以及免疫原性主要为经由内源性抗原处理过程引起T细胞反应等优点。DNA疫苗在大型动物(包括人类)中的免疫原性明显较低的特性,已利用基因枪或电穿孔等新颖的送递系统克服。此外,DNA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可进一步利用异源性初始/加强接种策略(prime-boost immunization regimen)放大,加强剂为一种包含相同或相似抗原的不同疫苗型式。已被报导的DNA疫苗初始/加强接种策略实例有灭活流感病毒、减毒流感病毒、重组腺病毒、病毒样颗粒(VLP)及佐剂中的重组次单原蛋白。更进一步而言,初始接种H5DNA疫苗接着以灭活H5N1疫苗加强的人类疫苗,已证实会增强抗体反应的保护性(HAI),而且在某些案例中甚至会引发血凝素主干特异性(haemagglutinin-stem-specific)的中和抗体。
流感病毒样颗粒(Influenza virus-like particle,VLP)不具感染性且大小及外型与自然病毒粒子结构相似,但他们不带病毒复制用的基因组RNA。流感VLP的组装倚赖M1蛋白质及/或其他病毒表面蛋白(例如:HA、NA及M2)与细胞脂质膜的相互作用。M1蛋白质与HA及NA棘状突起结构的细胞质端的相互作用,可增加流感病毒组装时M1蛋白质与脂质膜的结合。HA及NA对M1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亦可减少细胞内细长状不成熟粒子的形成,以及增进球状成熟VLP的分泌。此外,M2蛋白质的细胞质端藉由与M1蛋白质相互作用,可进一步促进流感病毒粒子的出芽(budding)与释放。近来发现M2蛋白质是流感病毒粒子出芽与释出的细胞膜引导信号。最近的LC/MS/MS分析显示,宿主细胞蛋白可被包覆到VLP中。因此,流感VLP的生物合成可说是牵涉病毒与细胞成份间复杂相互作用的自我组装过程。
发明内容
本文中用语“野生型”代表自然生成的生物体。该术语亦关于从自然过程形成的自然生成群体的自然生成生物体中所发现的核酸及蛋白质,例如从自然突变形成并由基因漂移、自然选择等等所保留的多态性,且不包括藉由如重组方法所得到的核酸或蛋白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夙钦,未经吴夙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26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GSM的远程控制湿润植物阻碍沙尘暴系统
- 下一篇:园林移植树木倒伏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