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显示装置及其透明度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2658.8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9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柯杰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显示装置 及其 透明度 调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透明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调整透明度的透明显示装置及其透明度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对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性能要求是朝向高对比(high contrast ratio)、无灰阶反转(no gray scale inversion)、色偏小(little color shift)、亮度高(high luminance)、高色彩丰富度、高色饱和度、快速反应与广视角等特性。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可以大致上区分为穿透式液晶显示器、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与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随着显示器的应用领域日趋广泛,透明显示器已经逐渐被开发。透明显示器(Transparent Display)是指显示器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穿透性,能够清楚地显示面板后方的背景。透明显示器适用于建筑物窗户、汽车车窗与商店橱窗等多种应用,除了原有的透明显示功能以外,还具有未来可能作为信息显示器的发展潜力,因而备受市场关注。
利用透明显示器的透明特性虽可发展出许多原有非透明显示器所不能做到的应用方式,然其透明特性也有其缺点。例如当使用透明显示器时,其背景可能会影响到使用者的观赏品质,当环境背景的光线太强,或背景颜色、线条太过复杂时,都可能会影响到使用者对显示图像的判读,而大大降低了透明显示器的观赏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显示装置及其透明度调整方法,可依据环境背景调整显示画面的透明度,以大幅提升透明显示装置的观赏品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显示装置,包括一透明显示单元、一感测模块以及一处理单元。其中透明显示单元依据一显示数据信号显示一透明图像画面。感测模块配置于透明显示单元上,感测透明显示装置所在环境背景的条件及使用者的输入,并据以输出一感测信号。处理单元耦接透明显示单元与感测模块,依据感测信号控制透明显示单元调整透明图像画面的透明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模块包括一光感测单元,感测环境背景的光强度,并据以输出感测信号,其中当光强度超出一门槛值时,处理单元依据感测信号控制透明显示单元降低透明图像画面的透明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处理单元还依据感测信号决定对应光强度的透明度调整参数,并将透明度调整参数输出至透明显示单元,以控制透明显示单元降低透明图像画面的透明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模块包括一摄影单元,获取环境背景的图像作为感测信号,处理单元依据感测信号计算环境背景的图像的光强度以及杂乱度至少其中之一,并依据环境背景的图像的光强度以及杂乱度至少其中之一决定对应光强度或杂乱度的透明度调整参数,并将透明度调整参数输出至透明显示单元,以控制透明显示单元调整透明图像画面的透明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当环境背景的图像的光强度或杂乱度超出与其对应的门槛值或符合其对应的预设范围值时,处理单元控制透明显示单元降低透明图像画面中对应超出门槛值或符合其对应的预设范围值的图像区域的透明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模块包括一触控单元,感测使用者的触控动作而输出感测信号,处理单元依据感测信号决定对应使用者所触碰的图像区域的透明度调整参数,并将透明度调整参数输出至透明显示单元,以改变使用者所触碰的图像区域的透明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处理单元还依据应用程序调整透明图像画面中与其对应的图像物件的透明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透明显示装置的透明度调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感测透明显示装置所在环境背景的条件及使用者的输入,并据以输出一感测信号。依据感测信号调整透明显示装置的透明图像画面的透明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环境背景的条件包括环境背景的光强度,依据感测信号调整透明图像画面的透明度的步骤包括下列步骤。判断环境背景的光强度是否超出一门槛值。若环境背景的光强度超出门槛值,依据感测信号决定对应光强度的透明度调整参数。依据透明度调整参数降低透明图像画面的透明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26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