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金属类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3088.4 | 申请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于翔;秦月;王成彪;付志强;彭志坚;岳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23C14/06 | 分类号: | C23C14/06;C23C14/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蒋常雪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金刚石 薄膜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含金属类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采用多离子束辅助沉积系统IBAD、通过调节溅射靶材的溅射气体压力、脉冲基体负偏压以及离子源电压、电流,采用在基体中加入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制备类金刚石薄膜,所得到的类金刚石薄膜在保持高硬度的同时改善了薄膜的结合力,提高了薄膜的韧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金属类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离子束辅助沉积系统IBAD包括四个不同能量的考夫曼离子源,其中,两个用于溅射靶材的中能源,称为溅射源,溅射源偏电压为1-5万伏,通过单独或同时溅射靶材来获得实验所需的薄膜;一个用于在溅射过程中轰击基材表面的低能源,使沉积的薄膜性能更好;一个用于在沉积过渡层和沉积薄膜前注入Ar+的高能源,使基材获得更好的沉积条件以提高膜基间结合力;考夫曼离子源的高能源可以用一个高能MEVVA源替换,高能MEVVA源偏电压为5-8万伏;
多离子束辅助沉积系统包括真空室,所述真空室连接真空泵,所述真空室内安装有可旋转的样品台,所述可旋转的样品台上放置有试样,试样上方设置有两个靶材,两个靶材分别为银靶和碳靶;
真空室上部连接高能MEVVA源,高能MEVVA源可与考夫曼离子源中的高能源依照膜层要求相互替换,2个溅射源分布于可旋转的样品台两侧、对准两个靶材,低能源布置于高能MEVVA源和一个溅射源之间;
典型薄膜制备方法为:
基材选用金属基材,基材用丙酮溶液清洗20分钟后在氮气环境下风干以保证清洗掉基材的杂质;
多离子束辅助沉积系统真空室的真空度参数为:本底真空为2×10-4 Pa,沉积压力1.5×10-2 Pa;脉冲基体负偏压为0.01-0.5万伏;
基材放入真空室的可旋转样品台上,首先用10KV的Ar+ 离子束注入15 min,用以形成具有对DLC镀膜有利的界面过渡层;
接着仅银靶在基材表面沉积一层0.2 μm厚的银膜,溅射离子源工作参数为1000 eV/30 mA;
最后,用银靶和碳靶共溅射,在基材表面沉积一层0.8 μm厚的含银量不同的Ag-DLC膜;在溅射的同时,用100 eV 的Ar+离子轰击基材表面;
用银靶和碳靶共溅射的参数为:银溅射离子源电压800 eV;碳溅射离子源电压1100 eV、电流50 mA;银溅射离子源电流调整范围为0 mA-125 mA;由此可得到带有不同含银量和不同纳米银粒径的含银类金刚石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308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混水及换向功能的龙头阀芯
- 下一篇:金属矿冶炼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