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卷绕测试工装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3647.1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7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杰;赵永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8 | 分类号: | G01N3/38;G01N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卷绕 测试 工装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卷绕测试工装电路。
背景技术
在现代的工业产品里面经常使用到电缆,电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会有摩擦、经常缠绕等动作,那么对电缆的可靠性就值得重视和研究。针对电缆性能,在实验室测试工作中,有时会做一些电缆卷绕寿命测试,考察电缆在实际使用中的缠绕的耐久性,用来满足不同环境下选择不同材料电缆的使用要求。在传统的测试方法中,用人工将电缆绕着一个转轴进行缠绕,找出电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点比如出现裂纹、断裂等,然后对电缆进行改进。对此来回要做上万次的循环的重复动作,测试人员每做一个产品要几十小时才能完成,这样的反复测试,很是浪费人力物力,测试效率低下,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很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缆卷绕测试浪费人力物力、测试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节省人力、测试效率高的电缆卷绕测试工装电路。
一种电缆卷绕测试工装电路,用于控制电机带动电缆反复地卷绕和卸放,包括切换单元、触发单元、开关单元及计数器;所述切换单元连接市电和所述电机,所述切换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根据预设时长来回切换转动方向;所述触发单元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及控制端,所述开关单元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受控端及设于所述电机与所述市电间的受控触点;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切换单元与市电连接、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接地,所述触发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受控端连接,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压大于或等于堵转阈值时触发所述开关单元控制所述受控触点断开,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压小于堵转阈值时触发所述开关单元控制所述受控触点闭合;所述开关单元根据所述受控触点的断开次数控制所述计数器计数或所述切换单元根据所述转动方向切换的次数控制所述计数器计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电缆卷绕,所述第二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电缆卸放;所述触发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的第一触发模块和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的第二触发模块,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触发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的第一开关模块和与所述第二触发模块控制端连接的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一触发模块触发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受控触点间的通断和触发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控制所述计数器计数,所述第二触发模块触发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控制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受控触点间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发模块包括电阻R6、二极管D3及光电耦合器U1;所述电阻R6一端与所述市电连接、所述电阻R6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市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受光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受光器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触发模块的控制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发模块包括电阻R5、二极管D1及光电耦合器U2;所述电阻R5一端与所述市电连接、所述电阻R5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市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发光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发光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受光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稳压直流电源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受光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受控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36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