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便的氨纶废丝回收再纺丝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4113.0 | 申请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7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辉;席青;费长书;温作杨;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70 | 分类号: | D01F6/7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32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便 氨纶废丝 回收 纺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简便的氨纶废丝回收再纺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氨纶废丝重新溶解纺丝,属于氨聚氨酯纤维技术领域。相对于其他方法,该方法具有溶解过程快速简便、无需添加其他氨纶辅料,因而具有简便,投资少等优点。
背景技术
氨纶是聚氨酯弹性纤维简称,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伸长率达500%~800%)和断裂强力,因此被广泛应用纺织品领域。根据生产方式不同,氨纶可分干法、湿法、熔融法、化学反应法等方式。他们都是先通过对原液或溶液进行拉伸成丝,然后对丝进行卷绕,最终得到成品的氨纶丝卷。由于在丝卷绕生头、以及故障断丝等过程便会产生很多废丝,不仅增加了氨纶生产商的生产成本,而且因废丝处理产生的废水、废料,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废丝回收再纺对降低氨纶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有些氨纶生产商已经进行了将氨纶废丝回收溶解再纺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方法均存在着溶解过程耗时长,并且需要投入一定量新的氨纶辅料(如消光剂、抗氧化剂、润滑剂等)等缺点。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为了克服技术背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氨纶废丝回收再纺丝的方法。该方法为氨纶废丝回收提供了一条简便、快速的途径,而且废丝回收溶解的原液粘度平稳可控,且无需添加其他氨纶辅料,因此,该方法对于推动氨纶废丝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简便的氨纶废丝回收再纺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 将生产回收的氨纶废丝进行预处理,去除废丝中的杂质和异物;
2) 将预处理后的废丝投入纤维碎丝机,使长纤维切割粉碎成纤维长度<20mm的超短纤维;
3) 将超短纤维放入烘箱,以去除掉氨纶废丝表面微量的水分;
4) 在恒定温度为50℃~80℃条件下,将废丝重量为M1、新制备的聚氨酯原液固含量为M2、DMAC或DMF溶剂重量为M3,依次投入到带有搅拌桨、保温夹套的溶解罐体中;
5) 开启溶解罐搅拌桨,待废丝完全溶解后,开闭搅拌,得到聚氨酯原液A;
6) 使用齿轮泵将聚氨酯原液A送至过滤器中进行挤压过滤,获得聚氨酯原液B;
7) 最后,聚氨酯原液B经脱泡、储存熟化,由齿轮泵送至喷丝装置,在高温甬道中,随溶剂挥发,原液固化,便获得聚氨酯纤维即氨纶。
其中:
所述M1/M2 =0.25~0.75。
所述(M1+M2)/M3=0.25~0.45。
所述搅拌桨的类型为双螺带式。
所述双螺带搅拌桨为反式,搅拌时流体向下的方向。
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溶解过程简单、快速,原液粘度平稳可控;
2)整个过程无需添加功能辅料(如消光剂、抗氧化剂、润滑剂等)。
附图说明
图1 为氨纶废丝回收再纺工艺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操作过程,但这些实施例不得理解为任何意义上的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简便的氨纶废丝回收再纺丝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生产产生的氨纶废丝回收收集放入容器中,同时去除废丝中的杂质,得到干净的废丝;
2、其次,将干净废丝投到纤维碎丝机进行切割粉碎,使得0-20mm尺寸氨纶短纤维;
3、再次,将氨纶短纤维放置在80℃烘箱中,干燥24hr,以去除废丝中的部分油剂和水分;
4、然后,取194Kg聚氨酯新鲜原液、35Kg干燥过的废丝、93.6Kg的DMAC溶剂,依次投入到80℃恒温溶解罐中,同时开启搅拌桨,转速设定30r/min,溶解时间4hr;
5、再后,使用齿轮泵将溶解得到的原液输送至过滤器、脱泡器进行过滤、脱泡,进行储存罐进行储存;
6、最后,待储存时间达到24hr后,将原液送至喷丝装置,并借助喷丝装置,原液在温度为250℃的甬道中进行拉伸细流,并随着DMAC沿纤维径向挥发,固化成丝,再经卷绕机卷绕后,便得到最终的氨纶成品丝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4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油压力报警自添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增强PP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