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氟化碳及其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94416.2 申请日: 2012-06-13
公开(公告)号: CN102723490A 公开(公告)日: 2012-10-10
发明(设计)人: 卢嘉春;刘志超;方荃;黄萍;朱敏华 申请(专利权)人: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H01M4/587 分类号: H01M4/587
代理公司: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代理人: 谭文琰
地址: 710024 陕***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氟化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氟化碳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锂-氟化碳电池体系能量密度高(>500Wh/kg)、自放电极慢(使用年限长达十年以上)、放电电压稳定、适用温度范围广(-40℃~100℃)、安全稳定无污染,是智能化高新装备发展的最适宜蓄电体系。高比能量长储存寿命的蓄电装置成为民用、军用通信及智能化高新武器的重要部件。目前,一次电池比能量可达200Wh/kg~400Wh/kg,但大多电池体系的存放寿命仅为2~3年,到时电池失效必需更换,对装备的管理维护是巨大的负担。且部分体系(如Li-SOCl2体系,比能量350Wh/kg~400Wh/kg)有爆炸危险,存在自身的安全隐患。不能满足智能化高新装备发展的需求。

氟化碳材料是各种碳材料氟化后的固体产物总称,可用通式(CFx)n表示,用作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与通式中x含量的多少成正比。

氟化石墨是最早报道的氟化碳材料[Ruff O等Z Anorg Allg Chem.217(1934):1-18.和R üdorff W等Z Anorg Allg Chem.253(1947):281-96],氟化碳材料中氟含量的增加,材料导电性下降[T.Nakajima等J.Electrochem.Soc.133(1986):1761.]。氟化石墨或氟化碳通常采用氟气高温直接氟化法[T.Nakajima等Electrochemical Acta.45(2000):1655-1661]、氟-石墨层间化合物的低温氟化法[T.Nakajima等Electrochemical Acta.45(2000):1655-1661和J.Giraudet等Carbon.41(2003):453-463]及氟-石墨层间化合物裂解产物氟化法[Yuta Sato等Solid State Sciences.5(2003):1285-1290]等方法制备。高温法合成利用温度高于380℃时,石墨可与氟气反应生成氟化石墨,反应一步完成。温度升高,氟化石墨的氟含量增大,500℃至600℃下可得到氟碳比接近1的氟化石墨。但温度过高又会造成氟化石墨分解,生成CF4等气态氟化物和无定形碳。高温下F2与石墨反应放热量大,容易造成产物分解,甚至发生爆炸,高温法合成过程的可控性和安全性较差,产物收率不易控制。低温法合成利用在非挥发性氟化物AlF3、MgF2、CuF2、AgF、LiF或挥发性氟化物AsF5、IF5、OsF6、SbF5、WF6、SbCl5与无水氟化氢等存在的条件下,F2可与石墨反应生成氟-石墨层间化合物。在反应中,氟化物插入石墨层间,主要起过程催化作用。对于插入层间的非挥发性氟化物可以用无水氟化氢洗脱,而挥发性氟化物在真空加热过程中就可以脱出层间,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氟-石墨层间化合物。在较低温度下,氟气可以与氟-石墨层间化合物继续反应得到氟化石墨产品。反应温度可以控制在400℃以下,远低于其分解温度,有利于提高产品收率和反应的安全性,但工艺繁琐且生产周期较长。

氟化石墨作为锂一次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使用安全和自放电小的优点。当材料氟碳比为1时,理论比容量为864mAh/g,放电电压在2.4V至2.6V左右,储存寿命可达10年以上。但氟化石墨材料导电性与其比容量是一对矛盾,提高比容量的同时将降低材料的导电性。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材料的热处理改性[C.Delabarre等Carbon.44(2006):2543-2548;Sheng S.等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88(2009):601-605和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91(2009):648-652],添加碳纳米管以提高正极材料导电性[Yu Li等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96(2011):2246-2250],或使用阴离子携带剂清除放电产物氟化锂[Ganesan Nagasubramanian等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65(2007):630-634]以减除对电子和离子传输的阻碍等研究探索。对锂-氟化石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有益的改善,但对电池的高极化率、低导电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44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