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钠灯用的LC电感电容镇流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4480.0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6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顺华 |
主分类号: | H05B41/288 | 分类号: | H05B41/2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钠灯 lc 电感 电容 镇流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放电灯镇流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压钠灯用的LC电感电容镇流器。
背景技术
在道路照明中,现在国内80%以上的路灯是高压钠灯,由于高压钠灯发光效率很高,达到120流明/瓦,发展也比较成熟,所以高压钠灯在道路照明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近两年LED试图替换小功率的高压钠灯,从目前来讲,高压钠灯的发光效率能保证在120流明/瓦,但LED各方面做的比较好才能实现100流明/瓦,所以LED本身在高压钠灯的替换上不具备优势。
随着照明电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LC高压钠灯镇流器,这种镇流器具有节能和很好的稳流特性以及短路电流小等诸多的优点,由于电感电容镇流器有很多优点,所属行业的技术人员一直在对他进行不断深入研究。如《中国照明电器》2002年第8期(双气体放电灯用共轭式电感镇流器);《光源与照明》2003年第4期(LC镇流器的设计);以及中国专利专利公开号CN201418192Y;中国专利专利公开号CN201418193Y;中国专利专利公开号CN201054852Y;中国专利专利公开号CN201156837Y。等,这些LC节能镇流器技术符合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然而,LC高压钠灯镇流器存在一个较明显的缺点,这是因为高压钠灯的性能有别于其他的放电灯,高压钠灯在整个寿命期间(1.2万小时),灯电压在初始期间为90V左右,到寿命终止时灯电压会上升到160V左右,由于LC气体放电灯镇流器在灯电压上升时系统的电流是呈上升的趋势,这一特性,对灯电压变化小的气体放电灯而言,对气体放电灯工作和寿命都没有影响。但由于高压钠灯在整个寿命期灯的电压变化很大,根据上述LC高压钠灯镇流器的特性,将直接影响高压钠灯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灯电压变化的高压钠灯用的LC电感电容镇流器。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压钠灯(NG)用的LC电感电容镇流器,包括电感镇流器(L)、电容器(C)、控制器(DJ),其特征在于:
所说的电容器(C)的两端至少接有一路由电容(C21)和开关(K21a)的串联电路;
所说的高压钠灯(NG)的两端(接点3和N端)至少并联接有一路开关(K21a)状态转换的电路。
所说的开关(K21a)状态转换的电路,包括取样电路、驱动信号电路、供电电路、驱动电路和状态转换的执行电路。
取样电路包括:单向元件(D11)、电阻(R11)、(R12)、(R13)、电容(C31),所述的单向元件(D11)、电阻(R11)、(R12)、(R13)相互串联接在高压钠灯(NG)的两端,电容(C31)则并联接在(R13)的两端。
驱动信号电路包括:输出驱动信号元件(NA1)和基准元件(W1),所述的输出驱动信号的元件(NA1)的负极和基准元件(W1)的负极相互串联后并联接在电容(C31)和电阻(R13)的两端。
供电电路包括:电容降压元(Ca11)、电阻(Ra1),整流元件(Da11)、(Da12),稳压元件(Wa1),滤波元件(Ca12),所述的(Ca11)与(Ra1)并联后一端接电源输入端(L),另一端同(Da11)的负极和(Da12)的正极相接,(Wa1)的负极、(Ca12)的正极与(Da12)负极相连接,(Da11)的正极、(Wa1)的正极、(Ca12)的负极同电源输入端(N)相连接。
驱动电路和状态转换的执行电路包括:接收驱动信号元件(NB1)和电阻(R14),驱动元件(VS1),状态转换执行元件(J21)、(D12),所述的接收驱动信号元件(NB1)同电阻(R14)串联后一端接供电电路的(DC1)端点,另一端接所述驱动元件(VS1)的控制极,所述的状态转换执行元件(J21)与(D12)并联后一端接供电电路的(DC1)端点,另一端接所述驱动元件(VS1)的阳极,而所述驱动元件(VS1)的阴极则与电源输入端点N连接。
所说的电感镇流器(L)的接点(1)端还接有开关(K23d1),电感镇流器(L)的接点(2)端接有开关(K23d2),开关(K23d1)、(K23d2)的另一端与接点4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顺华,未经李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44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瓿瓶开启系统
- 下一篇:基于Y形结构的太赫兹功率合成二倍频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