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输送结构的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4946.7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8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郑元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思能达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32 | 分类号: | C01B31/32;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输送 结构 余热 回收 块状 一次 成型 传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输送结构的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传输方法,
主要用于电石生产过程中对出炉的电石熔体进行冷却固化成型、传输。
背景技术
电石即碳化钙,为无机化合物,无色晶体,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产生乙炔气。也用于有机合成、氧炔焊接等。
电石成品的冷却和破碎是一个长期困扰电石企业的难题。从电热炉2(其内装有放电电极1)的出炉口3流出的电石熔体的出炉温度高达1800℃-2200℃,现在普遍采用的工艺为在出炉口3放置多个冷却锅12(出炉口3上面设有挡火板10和出炉平台11),电石熔体出炉后直接进入冷却锅12,当冷却锅12盛满液态电石后,运输小车经运输轨道将冷却锅运输到冷却车间13,到达冷却车间13后将冷却锅静置或者用强风对其降温冷却。当液态电石冷却后变成固态电石砣14,达到要求的温度,将固态电石砣14运输至破碎车间,进行人工破碎。上述的电石熔体出炉后的冷却成型破碎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
1)造成了大量高温电石余热的损失,还占用了很大的生产空间;
2)电石坨冷却时间较长,大概需经26小时冷却后才可进行破碎,生产效率低;
3)自然或强风降温冷却过程中的电石属开放式放置,因电石遇水立即发生激烈反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4)冷却后的电石坨需要人工破碎,一方面破碎过程会造成15~25%的粉料损失,产生了电石产品的损耗;另一方面还增加了车间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螺旋输送结构的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占用面积大,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现场温度高,浪费能源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旋输送结构的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出炉口输出的电石熔体通过一个冷却、凝固和破碎装置进行冷却、凝固和破碎;
(2)从冷却、凝固和破碎装置输出端排出的块状电石成品通过一传送带输送机送入装车料仓内储存。
(3)从装车料仓下端的计量出料口定量输出电石到运料车上运出。
在所述的冷却、凝固和破碎装置上采用热交换的方式进行热能回收。
所述的冷却、凝固和破碎装置为螺旋输送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外壳、螺旋、切割钢刀和旋转接头,螺旋同轴转动安装在圆筒形的外壳内,螺旋轴的首端通过减速机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螺旋轴的尾端与旋转接头连接;在该外壳的首端上面设有进料口,在尾端的下面设有出料口,在该出料口内设有切割钢刀;在该螺旋上设有螺旋水循环回路。
所述的螺旋水循环回路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旋转接头上,该螺旋水循环回路流经螺旋轴的中心孔和螺旋叶片的水夹层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和热交换。
在所述的外壳设有外壳水夹层,并在其外侧的两端设有冷却水接口。
所述的外壳水夹层内分隔为多个沿轴向的矩形水通道。
所述的外壳由上下半部组成,上下半部两边的连接边用螺栓紧固;上下半部各自设有所述的外壳水夹层和冷却水接口。
本发明与传统的电石出炉工艺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利用螺旋输送装置、传送带和料仓实现冷却、破碎成型、装车一条龙自动完成,避免了因人工破碎电石造成的粉料形成,节省了车间人力和场地的占用,大大缩短了电石坨冷却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2、利用螺旋输送装置上的余热回收机构(外壳和螺旋上的水循环回路),可以有效的回收电石坨等液态物料散发的热能,大大节约了能源的消耗。
3、电石的冷却过程封闭进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工艺过程示意图;
图2是实现本发明工艺过程的总体装置构成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螺旋输送装置的结构的轴向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螺旋输送装置的外壳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螺旋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3的B-B剖视图(只包括外壳内部和出料口);
图7是本发明的旋转接头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旋转接头与螺旋轴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思能达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思能达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49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