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遥控器的语音输入方法、遥控器和多媒体终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94977.2 | 申请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9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牛力扬;卢军;傅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9/00 | 分类号: | G10L19/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遥控器 语音 输入 方法 多媒体 终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遥控器的语音输入方法、遥控器和多媒体终端系统。
背景技术
家庭多媒体终端设备如电视、电脑等,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对其质量而且对智能化程度以及操作的友好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在家庭多媒体终端设备(如IPTV机顶盒)的应用操控中,常常会涉及声音输入如视频通话、声控等,所以需接入拾音设备(如话筒等)。现有拾音设备一般和摄像头一起内置在机顶盒中或放置在终端显示设备(如电视)附近,采用此种方式,在1米以内拾音效果比较好,1米~3米逐渐衰减,3米之外声音会衰减得比较明显,但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一般距离机顶盒或终端显示设备较远(3~4m),使得声音输入时因采样距离远,出现声音衰减明显,抗干扰差,失真严重,音频延时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遥控器的语音输入方法、遥控器和多媒体终端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远距离采样导致的抗干扰差,失真严重,音频延时长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遥控器的语音输入方法,所述遥控器用于控制多媒体终端,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语音并将所述语音转化为模拟音频信号;
将所述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音频信号;
对所述数字音频信号进行数据压缩,转化为音频压缩数据;
将所述音频压缩数据发送给所述多媒体终端。
一种遥控器,用于控制多媒体终端,包括:
拾音设备,包括:拾音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所述拾音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语音并将所述语音转化为模拟音频信号,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音频信号;
主控单元,用于对所述拾音设备输入的所述数字音频信号进行数据压缩,转化为音频压缩数据;
通讯单元,用于将所述音频压缩数据发送给所述多媒体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媒体终端系统,包括:
多媒体终端和所述的遥控器;
所述多媒体终端上设置有适配器,所述多媒体终端通过所述适配器与所述遥控器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遥控器的语音输入方法、遥控器和多媒体终端系统,所述遥控器上设置有拾音设备,通过所述遥控器进行语音输入时,采样距离近,拾音效果好,可缩短延迟时间,提升音频回放的声音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因远距离采样导致的抗干扰差,失真严重,音频延时长等问题,同时将拾音设备设置在遥控器上,原有遥控器功能和话筒功能合一,既方便用户操作,又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遥控器的语音输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遥控器的语音输入方法中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遥控器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所述遥控器的结构框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所述遥控器的结构框图二;
图6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所述多媒体终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遥控装置,12-拾音设备,13-主控单元,14-通讯单元,
15-切换键,111-陀螺仪,112-重力传感器,113-按键,
114-传感控制单元,121-拾音模块,122-模数转换模块,
10-遥控器,20-多媒体终端,21-适配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遥控器、遥控器的控制方法和多媒体终端系统,操作方便,拾音效果好,可避免现有技术远距离采样导致的抗干扰差,失真严重,音频延时长等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遥控器的语音输入方法,所述遥控器用于控制多媒体终端,如图1所示,包括:
101、接收用户输入的语音并将所述语音转化为模拟音频信号;
102、将所述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音频信号;
103、对所述数字音频信号进行数据压缩,转化为音频压缩数据;
104、将所述音频压缩数据发送给所述多媒体终端。
本实施例步骤104中,遥控器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多媒体终端通信,具体实施中一般采用无线射频技术,将音频压缩数据发送给多媒体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49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