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氨吸收器及其氨水制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6699.4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1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彭文辉;苏建华;李珊珊;牛琪;刘琳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机工程(西安)启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1/02 | 分类号: | C01C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及其 氨水 制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氨水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氨吸收器及其氨水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氨水作为基础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如:农业上直接稀释用作化肥;用于硝酸盐制造;用于制选各种铁盐;毛纺、丝绸、印染等工业用于洗涤羊毛、呢绒、坯布,溶解和调整酸碱度,并作为助染剂等;用作胺化剂,生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催化剂;用于制药和其他化工生产的原料等。
目前,氨水的制备工艺流程主要有:鼓泡吸收、泡罩塔吸收和液氨直接吸收法。一般情况下,大型化肥厂用量大,采用传统的液氨直接吸收法制备氨水,其生产设备多,工艺复杂;其他企业不自产氨水,而是向石化企业采购氨水,然后采用槽车运输,其氨水浓度基本小于30%(wt),运输风险大,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氨吸收器,采用新型的液氨直接吸收法制备氨水,其配套设备少。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水制备系统,采用上述液氨吸收器,其系统投入设备少,工艺简单,自产氨水综合成本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一种液氨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套式混合器和管壳式换热器;所述双套式混合器包含外套和内套,内套内为混合腔,内套侧壁上设置有喷水口,内套和外套之间为水腔,外套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管壳式换热器包含换热壳,换热壳内设置有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换热壳上设置有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液氨入口和氨水出口;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入口连接液氨入口,其出口引出换热壳,并通过氨气管道贯穿所述双套式混合器的外套而连通其内套顶壁;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入口引出换热壳,并连通所述双套式混合器的内套底部,其出口连接所述氨水出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内套顶壁设置氨气喷口,所述内套侧壁设置的喷水口方向与氨气喷口方向夹角为0~90°。
所述管壳式换热器设置有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分别对应盘绕在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上。
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壳上设置有冷却水排放口。
(2)一种氨水制备系统,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液氨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所述双套式混合器外套上的进水口通过软化水管道连接有软化水箱;所述管壳式换热器换热壳上的液氨入口通过液氨管道连接有液氨储罐,其氨水出口通过氨水管道连接有氨水储罐,其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分别通过冷却给水管道和冷却回水管道连接冷却塔;所述冷却给水管道上设置有冷却泵。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冷却泵出口和冷却回水管道之间设置有旁通管道,旁通管道上设置有压差平衡阀。
所述冷却给水管道上设置有冷却水定流量阀,所述冷却水定流量阀靠近所述换热壳的冷却水入口。
所述冷却回水管道上方设置有开式定压补水箱。
所述软化水管道上设置有软化水泵、软化水定流量阀。
所述液氨管道上设置有液氨减压阀。
本发明的液氨吸收器包括双套式混合器和管壳式换热器。其一,双套式混合器包含外套和内套,内套内为混合腔,内套侧壁上设置有喷水口,内套和外套之间为水腔,外套设置有进水口,将混合腔设置在内套,利用水腔包围,可以充分混合和吸收液氨、氨气,并降低混合过程中内套的温度。其二,管壳式换热器包含换热壳,换热壳内设置有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换热壳上设置有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液氨入口和氨水出口;第一换热管的入口连接液氨入口,其出口引出换热壳,并通过氨气管道贯穿所述双套式混合器的外套而连通其内套顶壁;第二换热管的入口引出换热壳,并连通所述双套式混合器的内套底部,其出口连接所述氨水出口。第一换热管用于提供液氨预热与气化的热量,第二换热管用于转移液氨和水混合过程中散发的热量,换热壳内提供冷却水用于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热量交换,以及用于多余热量的转移与散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液氨吸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双套式混合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氨水制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机工程(西安)启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机工程(西安)启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66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