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拘捕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7596.X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7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关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涛 |
主分类号: | F41B15/00 | 分类号: | F41B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拘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射程远且拘捕网的捉捕准确性高的拘捕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警务人员捉捕犯人的难度很大;为了方便警务人员捉捕犯人,提高捉捕效率,并有效保障捉捕犯人时警务人员的安全性,通常采用拘捕网来协助捉捕犯人。目前的拘捕网装置通常只有一张拘捕网,并通过发射器将这张拘捕网发射出去,同时拘捕网与发射器之间还设有连接绳。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083281U,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实用新型创造的名称为拘捕网发射枪,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拘捕网发射枪,包括套筒和弹匣,套筒下部连接套筒座,弹匣设在套筒座内,所述套筒内设有枪管,枪管后部设有击针组件,击针组件连接扳机,弹匣内装有带拉力线的网状子弹。目前的这类拘捕网装置具有以下不足:其一,由于目前的拘捕网装置的拘捕网与发射器之间设有连接绳,这极大的限制了拘捕网的射程;并且由于拘捕网装置通常只有一张拘捕网,这使得该拘捕网必须有足够大的面积,保证能够将犯人网住,因此该拘捕网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阻力,而且拘捕网的平衡难以保证,这又进一步的限制了拘捕网的射程。目前的拘捕网装置的射程一般在20米以内。其二,目前的拘捕网装置的拘捕网,一旦由发射器中射出后,在发射器的推动力作用下拘捕网立即开始展开,这使得拘捕网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都受到空气流的影响,因此拘捕网的运行轨迹容易发生变化,导致拘捕网的准确性降低。其三,目前的拘捕网装置,当拘捕网罩住犯人后,由于拘捕网只是简单的将犯人罩住;这使得犯人容易从拘捕网内逃出,极大降低了拘捕网的捉捕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拘捕网装置的射程短,拘捕网的捉捕准确性低且拘捕网的捉捕可靠性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射程远,拘捕网的捉捕准确性高且拘捕网的捉捕可靠性强的拘捕网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拘捕网装置,包括弹体,套设在弹体外的弹体护套及相对设置在弹体两侧的两张编织网;编织网设于弹体护套与弹体之间,所述弹体护套通过连接结构与弹体连为一体;所述编织网上靠近弹体后端的后侧与弹体后端相连接,编织网上靠近弹体前端的前侧至少设有两个与编织网相连接的锚钩;所述弹体内设有第一腔体且第一腔体内设有起爆装置;所述弹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与各锚钩相对应的倾斜孔且各倾斜孔与第一腔体相连通,倾斜孔由弹体后部往前部呈斜向外延伸设置;所述锚钩具有锚杆且各锚钩的锚杆设置在对应的倾斜孔内;所述弹体上设有控制器,弹体前端设有信号发射及接收模块。本方案的拘捕网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通过发射器将弹体及弹体护套发射出,弹体射出的同时信号发射及接收模块开始工作,由信号发射及接收模块来检测弹体与被拘捕对象的间距,当信号发射及接收模块检测到弹体距离被拘捕对象小于4米时,信号发射及接收模块将信号传递到控制器上,控制器控制起爆装置在第一腔体内爆炸,但不将弹体炸裂;爆炸产生的力会推动锚钩向前方快速飞出,进而带动两张编织网向前展开,两张编织网展开时会形成一定的角度;当弹体接触到被抓捕对象后停止运动,而“锚钩”和“编织网”受惯性影响,会产生继续向前方的运动趋势,但由于“编织网”后端与“弹体”相连,“锚钩”必然会向相对方向环抱合拢,此时“锚钩”会挂在对面的另一张“编织网”上,将被拘捕对象通过两张编织网绑牢。由于本方案的拘捕网装置的弹体及编织网都设于弹体护套内,并且弹体和弹体护套射出后编织网并没有立即展开,而是在信号发射及接收模块检测到弹体距离被拘捕对象小于4米时,才在爆炸力的作用下展开;这样弹体和弹体护套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很小,而且弹体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空气流的影响很小,弹体的运行轨迹不易发生变化;极大的降低了空气流对的拘捕网影响;这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射程;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拘捕网的拘捕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本方案是通过两张编织网和锚钩配合,将被拘捕对象通过两张编织网绑牢;这使得犯人极难挣脱出,极大提高了拘捕网的捉捕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涛,未经关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75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的智能变电站仿真调测系统及仿真调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出布即时脱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