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薄板淬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7807.X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6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韩会全;方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46 | 分类号: | C21D9/46;C21D1/673;C21D1/667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薄板 淬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板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军工车辆、防弹车、工程机械等设备需要超高强(屈服强度>700MPa)薄钢板(<5mm)作为材料,以达到提高设备强度、降低耗材和增强设备灵活性的目的。为了满足超高强钢的生产需求,对钢板进行淬火是板材热处理生产线上的必要工艺。常见的淬火装置有浸没式水槽,传统辊压式淬火机等。由于薄钢板淬火时,容易发生淬火翘曲变形,而浸没式水槽由于没有外力约束,薄钢板淬火变形严重,因此不适用。传统辊压式淬火机虽然有压辊,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由于上下辊子采用平行的一对一布置,因此,相邻的两根辊子间无约束,薄板仍旧容易淬火变形,生产调试较为困难,进而影响成品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抵抗金属薄板淬火时变形的金属薄板淬火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薄板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具有升降机构的上部压辊和下部传送辊道,所述上部压辊与下部传送辊道为十字交叉布置。
为了保证冷却效果,所述上部压辊为辊面带有沟槽的花辊,这样喷射在钢板上表面的冷却水可通过花辊的缺口沿钢板宽度方面及时地排出淬火区,防止冷却钢板残水滞留上表面,影响冷却均匀性。
为了方便钢板可直接从炉内由辊道运出,所述下部传送辊道的标高与热处理炉辊面标高一致。
为了进一步减少压辊长度方向由自身重力引起的挠曲,所述上部压辊为分段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减化了钢板的运行机构.因下部传送辊道标高与热处理炉辊面标高一致,钢板可直接从炉内由辊道运出,简单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发明的上、下约束均为圆形辊道形式,将约束装置与淬火钢板的接触形式由面接触变为线接触,使钢板表面的受冷面积增加,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淬火时钢板冷却不均和压印的现象;
(3)采用花辊的上部压辊,可使喷射在钢板上表面的冷却水通过花辊的缺口沿钢板宽度方向及时地排出淬火区,有效地提高了冷却效率;同时,上部压辊采用分段布置,可大大减少压辊长度方向由自身重力引起的挠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中,1为升降机构,2为上部压辊,3为钢结构框架,4为下部传送辊道,5为上喷淋冷却系统,6为下喷淋冷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上部压辊2和下部传送辊道4安装在钢结构框架3上,上喷淋冷却系统5安装在上部压辊2的辊子之间,下喷淋冷却系统6安装在下部传送辊道4的辊子之间。其中下部传送辊道4和上部压辊2均采用的为圆形辊子。
可采用电动、液压或气动等执行机构来牵引的升降机构1控制上部压辊2和上喷淋冷却系统5的升降,并通过导向轮或导向杆导向。上部压辊2与下部传送辊道4呈十字交叉,其中上部压辊2可根据设备长度采用分段布置,以提高上部压辊2的刚度,减少辊子的挠度弯曲,下部传送辊道4辊面标高与热处理炉辊面标高一致方便运送淬火薄板。
等待时,上部压辊2和上喷淋冷却装置5处于抬升状态,即上下辊子之间的开口度最大的状态。当钢板出炉进入本薄板淬火装置,并由检测元件监测钢板到位后,系统控制升降机构驱动上部压辊2和上喷淋冷却装置5压下并紧压钢板上表面,同时,上喷淋冷却系统5和下喷淋冷却系统6开始对钢板进行喷淋冷却。待完成系统设定的喷淋时间后,停止喷淋,系统控制升降机构驱动上部压辊2和上喷淋冷却装置5迅速抬升离开钢板上表面,钢板经下部传送辊道4运送出薄板淬火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78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厂冷却塔声屏障通风降噪组合系统
- 下一篇:水性纳米颜料分散液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