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奋乃静环糊精衍生物的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98871.X 申请日: 2012-06-18
公开(公告)号: CN102688243A 公开(公告)日: 2012-09-26
发明(设计)人: 宗莉;王玲;曾凡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药科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1/5415 分类号: A61K31/5415;A61K47/40;A61P25/18;A61P1/08;A61P25/2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1198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奋乃静 环糊精 衍生物 包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奋乃静环糊精衍生物的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奋乃静(perphenazine)为吩噻嗪类的哌嗪衍生物,该药是列入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基本药物,其抗精神分裂、镇吐作用较强,而镇静作用较弱,毒性较低。临床用于治疗躁狂症、焦虑症、偏执型及器质性精神病、老年性精神障碍、儿童攻击性行为障碍、单纯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也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呃逆等症状。

奋乃静为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II类药物,具有较好的生物膜透过性,但水中难溶(水中溶解度为28.3mg/L),普通制剂的溶出度很低,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0~40%。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II类药物吸收的限速因素主要是溶解速率,因此,通过制剂技术改善奋乃静的理化性质解决其溶出度问题,是提高奋乃静制剂口服吸收的有效手段。

在公开和授权专利中,未见有采用环糊精类包合技术来提高奋乃静溶出速率的报道。CN1806803A公布了一种奋乃静口腔崩解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口腔崩解片组成为2.0~10.0wt%的奋乃静,20.0~30.0wt%的羧甲基淀粉钠,50~70wt%的微晶纤维素,5.0~10.0wt%的微分硅胶,0.5~2.0wt%的硬脂酸镁,0.1~0.5wt的阿斯巴甜。该专利中奋乃静经微粉化处理后与其它药用辅料混合,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得。CN95117422.3、US4088755和US2006/0167074A1分别公布了含奋乃静原料药的用于治疗精神病的药物组合物。

以往公开的奋乃静环糊精包合物,文献中仅有奋乃静β-环糊精包合物的报道,未见有关于奋乃静环糊精衍生物包合物的报道。羟丙基-β-环糊精是β-环糊精的羟烷基衍生物,具有较高的水溶性、较大的包合能力及较低的毒性而在医药领域应用。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对奋乃静进行包合物制备,迄今未见有关文献及专利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包合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易于控制,生产周期短,且含药量高的奋乃静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主分子,奋乃静为客分子,采用分子包合技术,将奋乃静分子包合在羟丙基-β-环糊精分子的空腔内形成分子包合物,提高奋乃静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本发明中所述的奋乃静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奋乃静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分子摩尔比1∶1~1∶3称取原料,将其溶于溶剂中;所选溶剂选用水、甲醇、乙醇或其混合物;优选溶剂为乙醇溶液,乙醇浓度为25~95%(v/v);更优选的溶剂为乙醇浓度50%(v/v)。

(2)将所得溶液进行包合,其包合方法采用研磨法、喷雾干燥法、超声-溶剂挥发法的任何一种,优选超声-溶剂挥发法;包合反应时间为10min~24h,优选30min~4h,更优选时间为30min~1h;反应温度10~80℃,优选温度为25~60℃,更优选的温度为25~40℃。

本发明中所制得的奋乃静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中,奋乃静的含量为7.8~22.6%,优选奋乃静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中奋乃静含量为10.1~22.6%。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所述奋乃静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优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奋乃静和羟丙基-β-环糊精分子摩尔比为1∶1~1∶2的比例称取原料;

(2)将(1)中原料溶解于乙醇溶液中,溶液中乙醇的浓度为25~95%(v/v),优选的乙醇浓度为50%(v/v),溶液进行超声包合,包合反应时间为30min~1h;反应温度为25~40℃。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在水中具有明显改善溶解度和溶出度的奋乃静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改善的溶解性和溶出度使得奋乃静更易被吸收,从而提高奋乃静药效。

蒸馏水中,奋乃静∶羟丙基-β-环糊精系统中的奋乃静浓度随环糊精浓度的变化如表1所示。

表1水中奋乃静总浓度与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的关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88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