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通道红外信息融合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8950.0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9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杨轶星;王璐;徐瑞;明东;綦宏志;万柏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双通道 红外 信息 融合 人体 动作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双通道红外信息融合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阶段:
1)分别使用红外摄像头采集人体运动视频图像,使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采集人体运动电压信号;
2)对采集到的人体运动视频图像和人体运动电压信号分别进行特征提取,其中,从人体运动视频图像中得到人体轮廓能量,从人体运动电压信号中得到频谱特征;
3)分别对人体轮廓能量和频谱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
4)将主成分分析结果在特征层上融合;
5)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并结合人体红外动作数据库相应数据对融合后的特征进行分类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通道红外信息融合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人体运动视频图像中得到人体轮廓能量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混合高斯模型的背景减除法来进行红外图像中运动人体目标的检测;
(2)对检测到的运动人体目标进行形态学处理;
(3)对运动人体目标进行轮廓提取并进行轮廓等距采样;
(4)得到人体轮廓能量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通道红外信息融合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运动人体目标进行轮廓提取是采用目标邻域点边界跟踪算法进行,具体包括:
(i)确定起始点。起始点的选择准则规定为: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搜索,找到第一个黑点;
(ii)从起始点开始,定义初始的搜索方向为左上方;
(iii)若该方向上的邻点为黑点,则将该黑点标记为边界点;
(iv)否则搜索方向逆时针旋转45°,直到找到第一个黑点为止;
(v)以这个黑点为新的边界点,在当前搜索方向的基础上逆时针旋转90°,并以此方向作为新的初始搜索方向,重复步骤(ii)~(iv);
(vi)当新找到的黑点和起始点重合时,停止搜索,边界跟踪结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通道红外信息融合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运动人体目标进行轮廓等距采样包括如下步骤:
(i)将轮廓坐标表示按顺时针排列,建立一个累计长度度量l′,初始值为0,将起点作为当前点;
(ii)判断下一个点与当前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若为非对角l′增加1,否则增加
(iii)比较l′与i*d的大小,其中i是当前已采完的点数,d为单位距离,若l′<i*d则取下一个点,重复步骤(ii);
(iv)若l′>i*d,则将这点纳入采样点,并将该点作为当前点,重复步骤(ii),直到i=N-1,当取到满足累计长度度量l′>(N-1)*d第一个点时,结束采样,并以该点作为最后一个采样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通道红外信息融合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人体运动电压信号中得到频谱特征图包括:首先对采集的人体运动电压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对时域信号进行频谱特征提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通道红外信息融合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阶段4)所述的特征层上融合是:首先将步态能量图特征经主成分分析后的特征矩阵Rn×m,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频谱信号经主成分分析后的特征矩阵Pn×s,以前后组合方式合并成一个新的特征矩阵T,即T=[R,P];然后,采用次优搜索算法进行特征选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通道红外信息融合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阶段5)所述的人体红外动作数据库包括有:在六条规定的路径上及一条随机路径上人体行走并做出特定动作的红外动作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89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圆环形双频微带天线
- 下一篇:红外报警器探头保护罩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