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9424.6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7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林毓勇;王海霞;李刚;徐彬彬;刘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荣欣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5/34 | 分类号: | H01H35/3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反应的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压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压力控制常用在液体或者气体输送管道上,目前国内外研制和生产的机械式压力控制开关分别为平膜片式、波纹膜片式、膜盒式、波纹管式和橡胶模式。其中膜盒式与波纹管式体积大,橡胶膜式的压力控制开关虽然可以制成较小的体积,但控制误差大,难耐较低与较高的温度。平膜片式和波纹膜片式压力控制开关易制成较小的体积,但触点的闭合断开比较缓慢,容易产生较大的火花和电弧,烧蚀触点,进而影响压力开关的工作寿命,而且当压力值在额定启动压力值附近变化时,触点会出现反复闭合断开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压力控制装置,能够有效防止压力控制开关的误动作,提供了新型的走线方式和圆弧面贴合限位的过载保护结构,延长了膜片和触点的工作寿命,增加了压力控制开关的可靠性。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及与壳体连接的上盖,所述的壳体内安装具有圆弧接触面的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上安装调整端子和转接板,所述的壳体上安装一组跳跃膜片,所述的调整端子中间有陶瓷环,所述的壳体内安装垫环,所述的垫环上安装跳跃膜片,所述的跳跃膜片上安装下电极,所述的下电极的铜线穿过所述的调整端子的中心孔,并在铜线上端引出导线连接到所述的转接板,所述的调整端子下安装上电极,所述的上电极的引出导线穿过所述的调整端子的侧孔连接所述的转接板。
所述的压力控制装置,所述的固定座底面为圆弧结构。
所述的压力控制装置,所述的壳体下面具有进气或者进液孔。
有益效果:
1. 本发明以跳跃膜片代替传统的平膜片。当压力值达到(超过)跳跃膜片的突跳临界点,跳跃膜片产生突跳,瞬时闭合开关;当压力值回落至(低于)跳跃膜片的回跳临界点时,跳跃膜片产生回弹,瞬时断开开关,因此可以大大减少火花与电弧的产生,并避免了其它膜片触点的闭合与开启缓慢而在启动压力值附近反复闭合断开的现象,由此可以极大的提高触点的工作寿命。
2.本发明使用的跳跃膜片可以避免平膜片在受到振动冲击时膜片发生振颤的现象,防止压力控制开关的误动作。
3.本发明通过采用多层跳跃膜片叠加的方式,获得不同的量程,可以实现产品的系列化。
4.本发明的圆弧面贴合限位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跳跃膜片因为过载而产生的变形,当跳跃膜片受到过载压力时,膜片变形与固定座下端的圆弧面贴合,达到限位的目的,极大的增加压力控制开关的可靠性,延长了膜片的工作寿命。
5.本发明所采用的引线方式,与下电极连接的铜线穿过调整端子中心孔,再从铜线上方引线连接至转接板;上电极的引线穿过调整端子的侧孔,连接至转接板。避免了在上下两个电极之间引线的传统方式,保证了圆弧面贴合限位结构空间上的实现。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及与壳体连接的上盖2,所述的壳体内安装具有圆弧接触面的固定座3,所述的固定座上安装调整端子4和转接板5,所述的壳体上安装一组跳跃膜片8,所述的调整端子中间有陶瓷环6,所述的壳体内安装垫环7,所述的垫环上安装跳跃膜片,所述的跳跃膜片上安装下电极9,所述的下电极的铜线11穿过所述的调整端子的中心孔,并在铜线上端引出导线12连接到所述的转接板,所述的调整端子下安装上电极13,所述的上电极的引出导线14穿过所述的调整端子的侧孔连接所述的转接板。
实施例2:
所述的压力控制装置,所述的固定座底面为圆弧结构。
实施例3:
所述的压力控制装置,所述的壳体下面具有进气或者进液孔10。
工作过程:
被测气体或液体从进气(液)孔进入压力控制开关,压力作用到跳跃膜片凸面上。当压力值达到(超过)跳跃膜片的突跳临界点,跳跃膜片产生突跳,即原凸面瞬时被压凹,原凹面凸起,下电极随跳跃膜片的变形发生位移,与上电极接触导通,瞬时闭合开关;当压力值回落至(低于)跳跃膜片的回跳临界点时,跳跃膜片产生回弹,瞬时断开开关。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发明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荣欣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荣欣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94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可携式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