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条式隔热型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9515.X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1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俊;廖斌;郭惠春;陈长珍;王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兴富皇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101/12;C08K13/02;C08K3/26;C08K3/34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兴亮 |
地址: | 610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条式 隔热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条式隔热型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节能型断桥式铝塑复合窗是利用塑料型材将室内外两层铝合金既隔开又紧密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一种新的隔热型的塑铝型材,用这种型材做门窗,其隔热性与塑(钢)窗在同一个等级——国标级,彻底解决了铝合金传导散热快、不符合节能要求的致命问题,同时采取一些新的结构配合形式,彻底解决了“铝合金推拉窗密封不严”的老大难问题。该产品两面为铝材,中间用塑料型材腔体做断热材料。这种创新结构设计,兼顾了塑料和铝合金两种材料的优势,同时满足装饰效果和门窗强度及耐老化性能的多种要求。据调查,隔热铝型材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除门、窗、幕墙用隔热铝合金型材外,已发展到汽车用隔热铝合金型材门、窗和家具衣柜隔热推拉门,以及冰柜、冰箱隔热推拉盖的研发上。隔热铝合金型材将是一种发展潜力很大的新型隔热材料。而目前所使用的隔热材料主要是进口玻纤增强尼龙66,价格昂贵,成品近7万元/吨,大幅度增加了门窗的成本,不适宜我国建筑节能门窗发展的需要。解决隔热材料国产化问题,降低材料成本,扩大推广应用面将是我国节能门窗发展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穿条式隔热型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穿条式隔热型材材料,原料组份包括聚氯乙烯(简称:PVC)、高耐热树脂、抗冲改性剂、热稳定剂、润滑剂、加工助剂、抗氧剂、填充剂。
作为优选,所述的聚氯乙烯聚合度为900-1100。
作为优选,所述的加工助剂为丙烯酸酯类树脂。
作为优选,所述的热稳定剂为复合铅盐稳定剂、稀土类稳定剂、有机锡稳定剂中的任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的填充剂为活性碳酸钙、活性滑石粉中的任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的原料组份按重量份数计为:100份聚合度为900-1100的聚氯乙烯、60~120份高耐热树脂、3~7份热稳定剂、0.4~1.3份润滑剂、10~20份抗冲改性剂、0.2~0.5份抗氧剂、5~10份填充剂、1~3份加工助剂。
一种上述穿条式隔热型材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原料组份经过高速热混,再搅拌降温、放料,制得穿条式隔热型材材料粉料;再将所述穿条式隔热型材材料粉料挤出、切断,生产各类规格尺寸的穿条式隔热型材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高速热混的温度为110℃以下,所述搅拌降温的温度为50℃以上,所述搅拌降温的搅拌包括使用低速混合机搅拌,所述挤出包括使用双螺杆塑料挤出机挤出,所述切断包括使用切割机切断。
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上述穿条式隔热型材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原料组份搅拌至110℃,冷却至室温,再在180℃温度下塑化,压片制成板材。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包括使用高速搅拌机搅拌,所述110℃需保持15~20分钟,所述塑化包括使用双辊炼塑机塑化,所述塑化时间为5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穿条式隔热型材材料能替代进口玻纤增强尼龙66作隔热型材,属于新型环保材料,通过开齿、穿条、滚压工序,将条形隔热材料穿入铝合金型材穿条槽内,并使之被铝合金型材牢固咬合,其性能完全符合隔热型材的国标性能要求。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穿条式隔热型材材料的原料组份筛选与PVC相容性好的特殊结构高耐热树脂,与PVC共混复合,使PVC的维卡软化点从80℃提高到93℃以上,同时强度也得到明显提高;采用适宜的加工助剂,赋予材料优异的加工外饰性。通过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及合适的模具挤出制得穿条式隔热型材,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保证长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仍保持较好的拉伸强度和高剪切强度;耐化学性:具有很高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酸、碱、油等);耐热性:维卡软化点高达93℃以上,保证了产品的加工适应性以及使用耐侯性。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穿条式隔热型材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兴富皇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兴富皇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95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