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养身工夫红茶风味的新型金银花茶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0033.1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5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毕斌;林金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宁德旭升综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6 | 分类号: | A23F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身 工夫 红茶 风味 新型 金银 花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养身工夫红茶风味的新型金银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银花又称忍冬花。忍冬是半常绿灌木,茎半蔓生,叶卵圆形,开喇叭形的花朵。初开花时白色,后逐渐转变为黄色,这是“金银花”名称的由来。金银花茶是一种新兴保健茶,茶汤芳香、甘凉可口,它具有以下的功效:
1、金银花能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加冠脉血流量,预防冠心病和心胶痛;
2、抑制脑血栓的形成;提高人体耐缺氧自由基,增强记忆,延缓衰老;
3、改善微循环,清除过氧化脂肪沉积,促进新陈代谢,润肤祛斑。
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金银花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金银花茶作为袋泡茶的产品包括以下几种:
1、申请号为201010128158.9的发明专利“一种绞股蓝金银花茶”,本发明涉及一种绞股蓝金银花茶,其主要成份为绞股蓝、金银花、玫瑰花和茶叶,本发明制作出来的金银花茶,不能有效缓解服用脾胃不适的问题,还会增加药味和苦味的存在,所以该金银花茶有诸多功效却不能广泛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身工夫红茶风味的新型金银花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茶叶风味,能对人体进行医疗保健的茶。
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一种养身工夫红茶风味的新型金银花茶,其特征在于:由金银花、工夫红茶以及水组成,其中工夫红茶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7,金银花与工夫红茶的重量配比为1:1.8。
上述新型金银花茶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
a、制备工夫红茶浓缩溶液:首先将上述按1:7的工夫红茶与水的比例投入锅内,在100温度煮制沸后,待20-30分钟后,再经过过滤,除去滤渣,得到工夫红茶溶液即可备用。
b、制备金银花茶:将金银花采收,经过杀青、揉捻、再揉捻的过程中加入步骤a的工夫红茶浓缩溶液,再经过发酵、毛火烘焙、摊凉选剔、足火烘焙、真空包装、最后保存即可得到工夫红茶风味的新型金银花茶。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选择的原料是具有解毒消肿的金银花,以及具有良好保健功效与口感的茶叶,保健功效显著。
2、本发明将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草药与茶叶结合,为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使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3、本发明的新型金银花茶采用天然金银花茶与无公害工夫红茶结合,风味独特、外观好,,经常饮用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有一定的功效,对癌症、便秘等亦有辅助疗效。适合中老年人尤其糖尿病、肥胖症患者食用。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本发明实施例可进一步了解本明,但本发明的保护不限于此。
实施列
一种养身工夫红茶风味的新型金银花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工夫红茶浓缩溶液:首先将上述按1:7的工夫红茶与水的比例投入锅内,在100温度煮制沸后,待20-30分钟后,再经过过滤,除去滤渣,得到工夫红茶溶液即可备用。
b、制备金银花茶:将金银花采收,经过杀青、揉捻、再揉捻的过程中加入步骤a的工夫红茶浓缩溶液,再经过发酵、毛火烘焙、摊凉选剔、足火烘焙、真空包装、最后保存即可得到工夫红茶风味的新型金银花茶。
综上所述金银花茶具有散痈消肿,清热解毒、消炎作用,金银花作为一种中草药,能够与工夫红茶结合制备成金银花茶,具有良好保健功效与口感的茶叶,保健功效显著,也为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使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经常饮用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有一定的功效,对癌症、便秘等亦有辅助疗效。适合中老年人尤其糖尿病、肥胖症患者食用。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宁德旭升综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宁德旭升综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00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