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盐酸吗啉胍与吡蚜酮的杀菌组合物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00151.2 申请日: 2012-06-18
公开(公告)号: CN102742588A 公开(公告)日: 2012-10-24
发明(设计)人: 甘波;张宏敏;郭少波;孙志明;杜玉标 申请(专利权)人: 江西众和化工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N47/44 分类号: A01N47/44;A01N43/707;A01P3/00;A01P7/04
代理公司: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代理人: 刘凌峰
地址: 330000***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含有 盐酸 吗啉胍 吡蚜酮 杀菌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杀虫、杀菌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含有盐酸吗啉胍与吡蚜酮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最早由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于1988年开发,该产品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利用电穿透图(EPG)技术进行研究表明,无论是点滴、饲喂或注射试验,只要蚜虫或飞虱一接触到吡蚜酮几乎立即产生口针阻塞效应,立刻停止取食,并最终饥饿致死,而且此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吡蚜酮具有优异的阻断昆虫传毒功能。尽管目前对吡蚜酮所引起的口针阻塞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的研究表明这种不可逆的停食不是由于拒食作用所引起。经吡蚜酮处理后的昆虫最初死亡率是很低的,昆虫饥蛾致死前仍可存活数日,且死亡率高低与气候条件有关。试验表明,药剂处理3小时内,蚜虫的取食活动降低90%左右,处理后48小时,死亡率可接近100%。

盐酸吗啉胍,英文缩写 ABOB。 别名:病毒灵;吗啉胍;吗啉咪胍,盐酸吗啉双胍。主要成份为盐酸吗啉胍,化学名称为:N-N-(2-胍基-乙亚氨基)-吗啉盐酸盐。

水稻黑条矮缩病俗称“矮稻”。主要症状表现为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现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苗期发病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分蘖期发病 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发病 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

飞虱为刺吸性吸汁害虫,属不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只有卵→若虫→成虫。主要包括褐稻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前两者直接危害水稻造成减产,后者主要传播条纹叶枯病病毒,下面主要介绍褐稻虱和白背飞虱。 褐飞虱:1长翅型成虫2短翅型雌成虫3短翅型雄成虫 褐稻虱危害症状:成、若虫都能危害,一般群集于稻丛下部,用口器刺吸水稻茎秆汁液,消耗稻株营养、水分,并在茎秆上留下褐色伤痕、斑点,分泌蜜露引起叶片烟煤并引发其他腐生性病害,严重时,稻丛下部变黑色,逐渐全株枯萎。被害稻田常先在田中间出现“黄塘”、“穿顶”或“虱烧”,甚至全田枯死,早期受害颗粒无收,后期受害严重减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含有盐酸吗啉胍与吡蚜酮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飞虱和黑条矮缩病的用途,减少用药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由下列重量原料百分比组成:盐酸吗啉胍1~30%、吡蚜酮1%~5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6%、有机硅0.1%-0.2%、白炭黑1%-2%、乙二醇4%-6%、苯甲酸钠0.1%-0.2%、黄原胶0.3%-5%、聚丙烯羧酸钠0.6%-1%;其余为水。

该组合物中盐酸吗啉胍与吡蚜酮的重量比优选为50∶1至1∶30,更优选为30∶1至1∶20,最优选25∶1至10∶1。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将盐酸吗啉胍与吡蚜酮复配在一起,两者药效相互补充,扩大杀菌种类的同时,增强了杀菌效果,使用量小,对环境友好,防治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按总重量100克计,由下列重量原料百分比组成:盐酸吗啉胍1克、吡蚜酮50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克、有机硅0.2克、白炭黑2克、乙二醇6克、苯甲酸钠0.2克、黄原胶5克、聚丙烯羧酸钠1克;其余为水。

实施例2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按总重量100克计,由下列重量原料组成:盐酸吗啉胍30克、吡蚜酮1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克、有机硅0.1克、白炭黑1克、乙二醇4克、苯甲酸钠0.1克、黄原胶0.3克、聚丙烯羧酸钠0.6克;其余为水。

实施例3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按总重量100克计,由下列重量原料组成:盐酸吗啉胍20克、吡蚜酮30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克、有机硅0.15克、白炭黑1.5克、乙二醇5克、苯甲酸钠0.15克、黄原胶3克、聚丙烯羧酸钠0.8克;其余为水。

将制备好的该杀虫、杀菌组合物运用在水稻上,防治对象为黑条矮缩病和飞虱,使用方法;喷雾;黑条矮缩病制剂用量:16、18、20克/亩,药后3天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为80.01%、81.24%、83.56%,药后7天的防效为83.53%、85.25%、89.06%,药后14天的防效为90.04%、92.57%、94.56%。

飞虱制剂用量:16、18、20克/亩,药后3天水稻飞虱的防效为80.23%、83.55%、84.76%,药后7天的防效为85.45%、86.65%、89.78%,药后14天的防效为90.12%、91.54%、93.6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众和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众和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01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