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VD金刚石增强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0657.3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0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明;刘盛;魏俊俊;黑立富;刘金龙;陈良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15/04 | 分类号: | B32B15/04;B32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vd 金刚石 增强 复合 制备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CVD金刚石条作为增强相对普通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加以增强后得到的新型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及其制备方法,是一种烧结合成增强型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新方法,属于材料、机械以及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下简称PDC复合片)是一种由聚晶金刚石层覆盖在硬质合金基体表面所组成的复合材料。它兼具了聚晶金刚石层的高耐磨性和硬质合金的韧性、可焊性等优点,因此成为高效的切削工具材料和优良的耐磨材料,并广泛应用于石油与地质钻探和机械加工等领域。
PDC复合片的基本制备过程是采用特殊的结构和方法使聚晶金刚石层和硬质合金之间形成紧密的结合。合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合成与间接合成。直接合成是指聚晶金刚石层与硬质合金基体一次性合成,即合成聚晶金刚石层的金刚石粉体直接在基体上高温高压烧结并与基体形成紧密结合,因此得到的聚晶金刚石层又称为生长型聚晶金刚石。另外,在烧结过程中,硬质合金中的Ni、Co和W等成分的催化作用亦促进了金刚石粉体之间以及与硬质合金之间的粘结和键合。间接合成则是先单独将聚晶金刚石层烧结成型,再用焊接的方法使聚晶金刚石层紧密结合到硬质合金基体上。
尽管PDC复合片与天然金刚石以及各种硬质合金、工具钢等相比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但现代石油工业和机械制造加工业的不断迅猛发展仍然不断地对PDC复合片的性能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在实际应用中例如PDC复合片钻头或刀具在工作时,由于高速旋转和切削而受到巨大的剪应力作用,因此PDC复合片的聚晶金刚石层、硬质合金基体以及两者的界面结合处失效的情况都时有发生。在PDC复合片的失效情况中,聚晶金刚石层的脱落占了很大比重。据美国石油部门的统计分析,在深井钻孔作业中,33%的钻头失效是由聚晶金刚石层脱落造成的。另外基体的强度、硬度及抗冲击性的局限也容易造成钻头损坏,或者造成聚晶金刚石层的利用率不高而降低钻头的使用时效。
由此可见,改善界面应力、优化界面结构从而获得更好的界面结合以及强化、硬化基体都可以更进一步提高PDC复合片的性能和质量。美国专利US5662720描述了一种通过在直接合成聚晶金刚石层之前改变硬质合金基体结合面的形貌的方案来增强PDC复合片的界面结合力和性能的方法。该专利中的方法是在硬质合金基体的结合面上加工出若干槽道或将整个结合面加工至呈“蛋形”(egg-carton shaped)起伏的凹坑和凸起,从而增加烧结后聚晶金刚石层和硬质合金基体的结合面积,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界面结合力,而且充分利用了特殊形状的“咬合”关系来增强PDC复合片对抗工作中经受的剪应力的能力。另外,中国专利CN201110148812.7提到一种用碳纳米管的纤维增强效果增强PDC复合片的方法,具体方案是将碳纳米管掺入到烧结聚晶金刚石的金刚石粉体中,从而增加烧结后PDC复合片整体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这些专利中提到的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PDC复合片的强度和抗冲击性,也为新的PDC复合片增强方案打开了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PDC复合片中聚晶金刚石层和硬质合金基体的结合强度以及基体的强度,
一种CVD金刚石增强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使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CVD技术制备直径60—120mm、厚度为2—3mm的CVD金刚石自支撑膜。
(2)使用激光切割机将CVD金刚石自支撑膜分别切割成若干“I”形、“L”形、“T”形以及“工”形的长条。
(3)按照图2—图5所示的形式,将CVD金刚石条埋入硬质合金粉体和聚晶金刚石层粉体中,压制成坯后,在氢还原气氛下热压烧结,并退火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和热应力。具体操作过程是:①将含有CVD金刚石条的混合粉料置于不锈钢磨具中,用油压机加压至30MPa制成毛坯;②将冷压成型的毛坯密封进石墨炉胆,并将石墨炉胆放入压力烧结炉中;③向炉内通入流动氢气营造还原气氛,然后在保持压力P≥80kN的条件下使炉内温度以20℃/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到700℃,保温30min;④再以10℃/min的升温速度从700℃升至最终的烧结温度950℃,并保持5min;⑤继续保持压力和氢还原气氛,以10℃/min的降温速度降至500℃,保温10min;⑥撤去压力载荷,随炉冷却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06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态成像装置
- 下一篇:N-甲基吗啉氧化物与纤维素酶耦合提取桑枝果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