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夹送辊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0871.9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0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钱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百顺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B65H27/00 | 分类号: | B65H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刘洪京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送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送辊。
背景技术
在冶金、纺织、印染及造纸等的板带加工生产线上,根据加工工艺需要,板带转向时需要各种各样的大型夹送辊,有时夹送辊的直径甚至需要达到100毫米以上。
现有技术的夹送辊通常采用钢等金属材质,但随着国际市场钢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夹送辊中使用的材料成本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生产成本较低的夹送辊。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夹送辊,该夹送辊包括:
辊体,所述辊体呈圆柱体状;
辊轴,所述辊轴沿所述辊体纵长方向的两端延伸;
其中,所述辊轴上包括逃料孔,所述逃料孔贯穿所述辊轴,所述逃料孔的截面呈矩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体经过调质处理,所述辊体表面的洛氏硬度范围为HRC60~6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轴包括设置于所述辊体一端的第一辊轴以及设置于所述辊体另一端的第二辊轴,所述第二辊轴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辊轴的长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辊轴包括自所述辊体一端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自所述第一部分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为45毫米,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为50毫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辊轴包括自所述辊体另一端延伸的第三部分、自所述第三部分延伸的第四部分、以及自所述第四部分延伸的第五部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部分的直径,所述第四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五部分的直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部分的长度为45毫米,所述第四部分的长度为90毫米,所述第五部分的长度为85毫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五部分上设置有逃料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体表面经过高频淬火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在夹送辊上设置贯穿辊轴的矩形逃料孔,可以降低夹送辊的重量,且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本发明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夹送辊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图1,介绍本发明夹送辊10的一具体实施方式。该夹送辊10包括辊体11以及辊轴。
辊体11大致呈圆柱体状,辊轴沿辊体11纵长方向的两端延伸,用于与外接机械部件连接。辊轴上包括逃料孔14,该逃料孔14贯穿所述辊轴,逃料孔14的截面呈矩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逃料孔14,最多可以较少百分之五的原材料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降低了夹送辊10的重量,便于运输组装。
在本实施方式中,辊体11经过调质处理,辊体11表面的洛氏硬度范围为HRC60~62。所谓调质处理即即淬火和高温回火的综合热处理工艺,其可以使得辊体11的材质的性能得到很大程度的调整,使得辊体11强度、塑性和韧性都得到较大提升,并且,不增加额外的成本。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辊体11表面经过高频淬火处理,其可以进一步提高辊体11的表面质量,提升夹送辊10的耐用性。
辊轴包括设置于辊体11一端的第一辊轴12以及设置于辊体11另一端的第二辊轴13,其中,第二辊轴13的长度大于第一辊轴12的长度。
特殊地,第一辊轴12包括自所述辊体11一端延伸的第一部分121以及自所述第一部分121延伸的第二部分122,所述第一部分121的长度为45毫米,所述第二部分122的长度为50毫米,并且,第一部分121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122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百顺机械厂,未经无锡市百顺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08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刷机的喷粉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多模印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