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及其天线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1445.7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0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钟宽仁;蔡文益;苏家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48;H01Q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及其 天线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天线模块,特别是有关一种适用于宽频传输的天线模块。
背景技术
基于行动通讯使用者对于快速及便利的需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以及“五频传输“(Penta band)等传输规格也随之诞生。因此,需要有能同时满足LTE及Penta band两种通讯规格的天线模块。
然而,为了要同时满足上述严苛的通讯规格要求,天线模块的体积不易缩小,否则,将牺牲天线模块的传输效果,特别是,在低频部分的传输效果将会因天线体积缩小而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为了欲解决习知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天线模块,包括一第一接地元件、一本体、一辐射体以及一弯折寄生元件。本体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地元件。辐射体连接所述本体,其中,所述辐射体具有一延伸部、一弯折部以及一终端延伸部,所述弯折部连接该延伸部,所述终端延伸部连接所述弯折部。弯折寄生元件包括一寄生延伸部以及一寄生导体部,所述寄生延伸部连接所述寄生导体部,其中,所述终端延伸部与所述寄生延伸部位于同一直线之上,所述终端延伸部与所述寄生延伸部分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控制单元,设于所述壳体之中;以及一天线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天线模块包括:一第一接地元件;一本体,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地元件;一馈入线,电性连接所述本体;一辐射体,连接所述本体,其中,所述辐射体具有一延伸部、一弯折部以及一终端延伸部,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延伸部,所述终端延伸部连接所述弯折部;以及一弯折寄生元件,包括一寄生延伸部以及一寄生导体部,所述寄生延伸部连接所述寄生导体部,其中,所述终端延伸部与所述寄生延伸部位于同一直线之上。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模块,可透过切换的方式,以小体积的天线设计满足LTE及Penta band两种通讯规格。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模块;
图2A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模块处于所述第一传输模态的电流分布情况;
图2B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模块处于所述第一传输模态时的反射损耗;
图3A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模块处于所述第二传输模态的电流分布情况;
图3B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模块处于所述第二传输模态时的反射损耗;以及
图4是显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的方块示意图。
附图标号:
1~电子装置;
10~壳体;
20~控制单元;
100~天线模块;
101~表面电流;
102~等效电流;
103~表面电流;
110~第一接地元件;
120~本体;
121~本体边缘;
130~辐射体;
131~延伸部;
132~弯折部;
133~终端延伸部;
140~弯折寄生元件;
141~寄生延伸部;
1421~第一段部;
1422~第二段部;
142~寄生导体部;
143~自由端;
150~切换单元;
151~缆线;
152~电感;
153~PIN二极管;
160~第二接地元件;
170~短路结构;
171、172~端;
180~寄生辐射元件;
191~馈入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其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模块100包括一第一接地元件110、一本体120、一辐射体130以及一弯折寄生元件140。本体120电性连接该第一接地元件110。辐射体130连接该本体120,其中,该辐射体130具有一延伸部131、一弯折部132以及一终端延伸部133,该弯折部132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延伸部133以及该终端延伸部133。该延伸部133与该终端延伸部133彼此平行,并分别朝相反方向延伸。弯折寄生元件140包括一寄生延伸部141以及一寄生导体部142,该寄生延伸部141连接该寄生导体部142,其中,该终端延伸部133与该寄生延伸部141位于同一直线L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14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