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缓释药物的碳酸钙空心环颗粒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2274.X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5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唐华;王敏智;李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F11/18 | 分类号: | C01F11/18;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药物 碳酸钙 空心 颗粒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结构碳酸钙,具体的是一种缓释药物的碳酸钙空心环颗粒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碳酸钙(CaCO3)是石灰石的主要无机成分,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由于其良好的生物活性,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碳酸钙是一种无毒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具有生物降解性而且降解速率适宜,因此在制药学、生物学及化妆品工业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其中在当代制备纳米结构碳酸钙的方法有复分解法,碳化法,溶胶-凝胶法。
但是传统方法制备的碳酸钙在做药物载体材料时药物释放速率过快,其药物装载量小,不能够达到有效的药物利用时间;而纳米结构碳酸钙可以被人体相对容易的吸收,可以增强药物的利用率和利用时间,当代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虽然不断涌现,但是存在着制备费用高,产量低且难以工业化生产等缺点,阻碍了纳米级碳酸钙的工业化生产,本专利采用的是微乳法制备纳米结构的碳酸钙。
微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在适当比例自发形成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低粘度的,各向同性且热力学稳定的油水混合系统,由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共同起稳定作用;助表面活性剂通常为短链醇、氛或其他较弱的两性化合物,微乳液液滴可以是分散在水中的油溶胀粒子(O/W微乳液)也可以是分散在油中的水溶胀粒子(W/O)微乳液)或是一种无序的随机结构。
本专利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公开一种微乳法制备纳米结构的CaCO3材料的方法,以克服现在技术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药物缓释的碳酸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得到的碳酸钙可以减缓药物释放,作为药物的良好载体。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是以氯化钙(CaCl2)和碳酸钠(Na CO)原料,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活性剂,在PH=8-10的溶液中,在室温静置,包括如下步骤:
(1)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浓度为0.01-0.03mol/L混合溶液Ⅰ;
(2)向混合溶液Ⅰ中依次加入正戊醇和氯仿,正戊醇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比为0.75-2.75:1,氯仿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比为1.5-15:1,得到混合溶Ⅱ;
(3)滴加NaOH溶液,调节混合溶液Ⅱ的PH,使溶液的PH值为8-10,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Ⅲ;
(4)向混合溶液Ⅲ加入氯化钙,氯化钙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比为0.2-0.8:1(浓度为2.5~10mmol/L),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5)向混合溶液加入碳酸钠, 碳酸钠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比为0.4-1.6:1(浓度为5~20mmol/L),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6)室温静置0.3-48小时,可得到碳酸钙乳液;
(7)将乳液置于烘箱中干燥,即可得到碳酸钙空心环颗粒。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所制得的碳酸钙颗粒的透射电镜图片;
图2为实施例2中所制得的碳酸钙颗粒的扫描电镜图片;
图3为实施例3中所制得的碳酸钙颗粒的扫描电镜图片;
图4为实施例4中所制得的碳酸钙颗粒的扫描电镜图片;
图5为实施例5的模拟肠液消化系统中,药物释放比率(标●为载有IBU的碳酸钙释放曲线,标■为纯IBU的释放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也可通过其它的不脱离本发明技术特征的方案来描述,因此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等同本发明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实施例1:
(1)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得到浓度为0.02 mol/L混合溶液Ⅰ;
(2)向混合溶液Ⅰ中依次加入0.5ml正戊醇和1ml氯仿,得到混合溶Ⅱ;
(3)滴加浓度为0.02mol/L的NaOH溶液,调节混合溶液Ⅱ的PH,使溶液的PH值为10,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Ⅲ;
(4)向混合溶液Ⅲ加0.03g的CaCl2,搅拌均匀,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得到混合溶液 ;
(5)向混合溶液加入0.1g的Na2CO3,搅拌均匀,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得到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22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成品肠衣自动加温漂白装置
- 下一篇:余热发电管道用耐磨涂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