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位水肥供给式地下灌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2704.8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7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宏;范凤翠;贾建明;石玉芳;刘胜尧;张文华;刘佳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宏 |
主分类号: | A01G25/06 | 分类号: | A01G25/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位 水肥 供给 地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渗灌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变位水肥供给式地下灌渗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水资源匮乏的根本途径。近些年来,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节水技术落后,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地面灌溉技术,不仅造成水的大量浪费,而且引发氮肥渗漏污染土壤;渗灌是农业节水技术中最省水的灌溉方法,比地面灌溉节水60%-70%,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还可降低棚室湿度而控制病害发生。在渗灌设备研发方面,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一是地下渗管式,其核心技术是在地下按照一定深度和间距铺设孔管,管道外部用透水材料缠绕,水从透水材料向管道周围渗出供作物利用,节水效果很好。但该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水由管道向四周渗出且向下部多向上部少,浅根系作物难以利用下部水分,只要管道内有水,水就不断向下渗出,掌握不好就产生深层渗漏浪费。(2)难以实现“水肥一体化”技术。(3)设备一旦埋入地下,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就不能改变,难以适应作物出苗期要求上层土壤水分条件充足的需求,易出现出苗不全、不齐等现象。
二是盖状星点式渗灌。其核心是每个渗点由一个盖状出水口,盖内装有沙石和粘合剂混合而成的固体物,将固体物装入盖内,水从固体物缝隙渗出,供作物利用,同样达到很好的节水效果。该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需要在农田每0.16-0.36 m2设置一个渗点,一般平均0.25m2,且输水管道从主管道到毛管成网络状,田间施工非常复杂,且经常有渗点不出水现象。(2)由于该固体物由人工制作,由于沙石本身的不均匀性和操作过程的多变性,各渗点之间出水量难以达到均匀一致。(3)渗点出水动力是靠供水系统加压把水从渗水口排出,出水量多少决定于供给压力高低,一旦供水设备确定,出水量则稳定不变。但作物需水强度(单位时间耗水量)一般表现为前期少,中期最多,后期下降的规律性特征,当作物中期需水强度大时,往往出现灌水量不能满足作物需水需求而减产,持续加压耗费电能。(4)价格昂贵,田间所有管网每亩万元以上。
三是片状星点式渗灌。其核心类似于盖状星点式渗灌。每个渗点由上下两片塑料片和沙石组成,塑料片为上片小于下片,两片塑料片之间放置细沙石,将输水微管放置在沙石之间,水从两片塑料的缝隙渗出。该装置由于两片塑料片为上片小于下片,使水先向上移动,再向下移动。该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需要在农田每0.5 m2设置一个渗点,其田间输水与盖状星点式渗灌管网式输水相同,同样存在和价格昂贵、安装复杂问题;(2)出水动力靠供水系统加压实现,难以实现作物耗水强度变化的需求,并要持续加压耗费电能。(3)大量的小片塑料薄膜(每片20cm2)埋于地下,难以清理,土壤污染问题难以解决。
基于上述的原因,研究低成本、易操作的渗灌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位水肥供给式地下灌渗装置,可以根据作物根系发育的需要方便地对作物进行变位水肥供给。
本发明的整体技术构思是:
变位水肥供给式地下灌渗装置,包括两端为盲端、且断面呈U形的水槽,水槽水平埋设于地表下,水槽内沿其轴向分布有断面呈V形的种植槽,水槽的左右两侧与条形种植槽之间形成通腔,水槽以及种植槽采用阻水材质制作,种植槽上开设有纵向间隔排列、且沿轴向间隔延伸的至少两排渗水孔,在与渗水孔水平对应的种植槽端部装配有水位传感器,该水位传感器与设于外部的声光报警装置或控制装置电连接。
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通过供水主管道向水槽中注水,施肥器可以选用市售塑料桶等容器,将化肥溶解后放入通过排液管与供水主管道连通。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还有:
种植槽可以采用一体化成型,也可采用板材拼接的方式,为实现种植槽的快速铺设,同时简化种植槽的制作,优选的实施方式是,种植槽由搭接于水槽内壁、且呈轴对称设置的两块条形板材拼接构成。使用时将两块条形板材按照V形搭接于水槽的内壁即可完成种植槽的快速安装。
为避免植物根系的生长对渗水孔造成阻塞,优选的技术方案是,种植槽内表面铺设有隔离网。隔离网可以采用现有市售的纱网等常用材质。
为保证种植槽两侧通腔中的水位高低一致,以实现对于种植槽内均匀的渗灌供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种植槽底部开设有连接其两侧通腔的通孔。
种植槽及水槽应采用非透水材质制作,其中包括但不局限于采用泡沫板、塑料板等,其中较为优选且成本低廉的技术方案是,种植槽以及水槽采用轻质泡沫板为制作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宏,未经李志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27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