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导梁和箱梁的连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2801.7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3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栾宏源;闫生平;苏绪绪;熊国武;杨林益;周扬;张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八局集团昆明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詹永斌;钱成岑 |
地址: | 6502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导梁 连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导梁和箱梁的连接方法,属于钢导梁和箱梁连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连续箱梁桥考虑到铁路线上方对空间及运营安全的要求,在设计方案上常常选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顶推方案,在桥墩上方或桥台后方进行预制,完成后通过顶推千斤顶进行顶推施工。
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前端设置钢导梁,其目的是减少混凝土主梁的最大悬臂长度,从而减小混凝土主梁前端在顶推施工过程中的内力,钢导梁的使用在顶推施工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目前,在钢导梁与箱梁连接处存在以下不足:箱梁端部钢筋较密集,浇筑箱梁混凝土时若振捣不到位,容易出现空洞或混凝土不密实,精轧螺纹钢张拉时易引起梁端混凝土结构破坏,仅依靠钢导梁主梁顶板和底板以及精轧螺纹钢预埋入箱梁,仍然无法承受钢导梁的重量,钢导梁与箱梁连接处强度不足容易断裂而引起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导梁和箱梁的连接方法,在连接处增加加强钢板,精轧螺纹钢端部采用钢板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解决现有钢导梁和箱梁连接时抗弯强度不足,精轧螺纹钢张拉时易引起梁端混凝土结构破坏的技术问题,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钢导梁和箱梁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钢导梁分成四个节段加工制作,并在第一节段钢导梁顶板和钢导梁底板上设加强钢板;
第二步,安装箱梁底模及外侧模;
第三步,待箱梁底模及外侧模安装完成后,将第一节段钢导梁吊放至与箱梁相对应的位置;
第四步,绑扎箱梁底板及腹板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
第五步,预埋精轧螺纹钢,精轧螺纹钢端部采用钢板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
第六步,浇筑箱梁混凝土;
第七步,待箱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安装分配梁及钢垫板,然后对精轧螺纹钢进行张拉和压浆。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加强钢板为三层,焊接在钢导梁腹板的顶板和底板内侧。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第三步中,吊放钢导梁时,钢导梁底与箱梁底齐平,吊放就位后,采用方木支撑稳固。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第四步中,安装精轧螺纹钢之前,绑扎箱梁底板及腹板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第五步中,在离箱梁顶、底面219mm高度等间距150mm分别预埋入4排共64根PSB1080Φ40精轧螺纹钢,预埋长度为4米,螺纹钢预埋入箱梁内端部与24mm厚YGD—32钢垫板用螺栓连接固定,同时安装内径45mm铁皮套管。
作为一种优选,在第七步中,在精轧螺纹钢外端安装分配梁及YGD—32钢垫板并套上螺栓,用穿心式千斤顶将单根精轧螺纹钢张拉到60吨后持荷5min,卸荷到20吨后拧紧螺栓,再对精轧螺纹钢进行压浆,将铁皮套管与精轧螺纹钢间空隙填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钢导梁和箱梁连接方法,连接后的钢导梁和箱梁整体结构具备以下优点:
1.连接后两者的传力均匀、受力性能好,螺纹钢预埋入箱梁内端部与厚钢板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且螺纹钢外端部设置钢垫梁及钢垫板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增加了钢导梁与箱梁的抗弯强度;
2. 采用精轧螺纹钢,其承载力高、耐疲劳,安全可靠;
3. 精轧螺纹钢和加强钢板的安装、张拉、压浆均属成熟工艺,因此,施工简便、迅速,易于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钢导梁和箱梁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箱梁的断面示意图。
其中:1-箱梁, 2-钢导梁, 3-加强钢板, 4-精轧螺纹钢筋, 5-张拉分配梁, 6-钢垫板, 7-连接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相互排斥的特质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之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实施例而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八局集团昆明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八局集团昆明铁路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28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沿海人防工程防水抗渗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负离子远红外复合功能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