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取件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3042.6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9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东;杨靖;李春庄;郭飞龙;李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惠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5/06 | 分类号: | B21D45/06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46012***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装工具,特别是取下冲压件的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般冲压生产工序中,仍采用手工使用镊子在冲压模具上取、放工件的传统操作方法。即,操作人员用镊子夹持工件后放入冲压模具内,当冲压工序完成后,再用镊子从下模上取下工件,由此完成一个工件的加工过程。由于工件的加工往往是批量生产,这种加工过程要不计其数的重复进行,操作动作虽是简单,但完全要依靠人手频繁操作,首先工人必须要熟练掌握取、放工件的速度,以适应冲压节奏。不然,轻者出现冲压件不到位发生冲压件质量问题,重者可能伤及人手。人存在工作状态不稳定的情况,长时间简单重复工作很易使人疲痨,降低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工人疲痨程度且安全可靠的取件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板和卸件板,固定板和卸件板通过铰轴铰接为一体,扭簧套在铰轴上,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内侧面和卸件板内侧面一一对应弹性接触,卸件板上设有螺孔,该螺孔中装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旋出端与固定板外侧面活动接触。
由于本发明采用固定板和卸件板通过铰轴铰接为一体、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内侧面和卸件板内侧面一一对应弹性接触的结构,当卸件板随冲床下行时,卸件板的端部被冲模上的冲压件挡住,此时,卸件板被迫绕铰轴向上翻起,从冲压件侧面滑过;卸件板通过冲压件后,只受扭簧的弹力作用,在扭簧的作用下进行复位,一对卸件板形成钳形状,当冲床上行时,两卸件板的端部勾住冲压件两边,将其从模具上取下。由于加工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取件工作,节省了一半的操作动作,大大减轻了工作强度,而且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固定板1和卸件板2,固定板1和卸件板2通过铰轴4铰接为一体,两个扭簧3套在铰轴4上,扭簧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1内侧面和卸件板2内侧面一一对应弹性接触,卸件板2上设有螺孔,该螺孔中装有调节螺钉5,所述调节螺钉5的旋出端与固定板1外侧面活动接触。
安装时,将本发明中的两个固定板1对称地紧固在冲床的活动件上,一般用紧固螺栓固定在机头上,旋动调节螺钉5,使两卸件板2形成的钳口大小与冲压件成形后的尺寸相适应。
工作时,操作工人用镊子夹持工件放入模具内,冲床下行冲压工件,在此过程中,两卸件板2端部先行接触到工件,卸件板2的端部被冲模上的冲压件挡住,此时,卸件板2被迫绕铰轴4向上翻起,从冲压件侧面滑过,此后,冲床继续下行完成工件的冲压成形操作。卸件板2通过冲压件后,在扭簧3的作用下进行复位,一对卸件板2形成钳形状。当冲床上行复位时,两卸件板2的端部随着上行并勾住冲压件两边,由于两卸件板2受调节螺钉5的限制,其钳口不能再张开,牢牢将工件从模具上分离取下。由于加工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取件工作,节省了一半的操作动作,大大减轻了工作强度,而且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惠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惠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30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制品表面图案的印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经编弹力碳素磨毛面料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