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稳定人工湿地进水的调压检查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4241.9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0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和;李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稳定 人工 湿地 进水 调压 检查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稳定人工湿地进水的调压检查井,主用于小型、分散式人工湿地污(废)水处理系统进水水位的调整与控制,属污(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针对分散式、小型化污(废)水的处理主要以生物处理工艺(如人工湿地等)为主,特别是广大农村污水的处理,更是以小型人工湿地为主。鉴于农村污水水量的不稳定,特别是夏季洪水等突发事件,易使人工湿地出现淹没等,造成人工湿地无法按正常负荷运行,严重时可能导致人工湿地被冲毁。另外,在其后的水解池或人工湿地系统的任何部分因事故或损伤需要检修时,可作为超越系统,将污水短期内直接溢出系统,而不进入水解池和人工湿地。为此,从稳定人工湿地运行,避免人工湿地发生淹没或冲毁等异常事故的基点出发,需要一种既能进行污水进水水位调控,必要时超越,且具有一定的悬浮物沉降分离能力的调压检查井。
据检索,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无同时具有上述功能的调压检查井的专利或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稳定人工湿地运行为目标的用于调节污水进水水位,必要时的污水超越,并能进行悬浮物沉降分离的调压检查井,该调压检查井适于不同地区的生活污水的预处理,特别是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分散式、小型化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稳定人工湿地进水的调压检查井,该调压检查井包括调压检查井井体,以及连接于调压检查井井体井壁上的进水管、出水管和溢流装置,所述出水管位于调压检查井井体的中部,进水管和溢流装置位于调压检查井井体的上部,且溢流装置位置在进水管之上,所述进水管设有导流装置,所述出水管与水解池及人工湿地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溢流装置包括溢流管和水位调节闸板,水位调节闸板设在溢流管管口处,水位调节闸板为一块上提式闸板或两块旋转式闸板。
所述溢流管用于排除多余流量污水,该管的始端与污水检查井井体相连通,可控制溢流管管底与后续处理系统水位的高差,确保进入水解池及人工湿地的污水水位恒定,使人工湿地系统按设计负荷正常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的管口上连接有用于导流的进水弯管或者管口处设置有用于导流的进水挡板,便于污水向下沉入调压检查井下部,进行悬浮物沉降分离,去除部分悬浮物及部分有机物,同时,通过导流,避免与出水管间发生短流。
当污水水位在设计水位时,进水管的出水通过进水弯管或进水挡板向下进入调压检查井井体的底部,通过出水管流出调压检查井,进入后续的水解池及人工湿地进行生化处理后经最终出水管排放;当污水水位超过设计水位时,进水管的出水通过进水弯管或进水挡板向下进入调压检查井井体的底部,一部分仍通过出水管进入后续的水解池及人工湿地进行生化处理后经最终出水管排放,多余部分则通过溢流管流出调压检查井,以保持后续水解池及人工湿地的水位不超过设计水位,保障生态处理系统稳定运行。
有益效果:为了有效解决分散式、小型化污(废)水的人工湿地处理工艺中污水进水水位波动较大及悬浮物堵塞人工湿地的问题,本发明采用溢流管与污水检查井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溢流管管底与后续处理系统水位的高差,实现污水进水水位恒定,确保人工湿地按设计负荷正常运行;调压检查井内设置了进水弯管(或进水挡板)进行导流,促进悬浮物沉降分离,去除部分悬浮物及部分有机物,能够有效降低生活污水所携带的悬浮物等对后续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不利影响。该检查井适用于不同地区的生活污水的预处理,特别是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分散式、小型化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人工湿地污(废)水处理系统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调压检查井设有进水弯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调压检查井设有进行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调压检查井溢流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人工湿地污(废)水处理系统流程是将污水经总进水管1进入调压检查井2,一部分经由调压检查井进入后续的水解池3及人工湿地4进行生化处理后经最终出水管5排放;一部分溢流出调压检查井2,保持后续水解池3及人工湿地4的水位不超过设计水位,保障生态处理系统稳定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42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