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偏光镜片及其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06002.7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7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毛林塘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林塘 |
主分类号: | G02C7/12 | 分类号: | G02C7/12;B29C45/26;B29C45/3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偏光 镜片 及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偏光镜片及其模具。
背景技术
眼镜现在已是人们的日常用品之一。眼镜镜片最早是玻璃材料制成,但限于材料,其所制成的一般厚度较大,且易碎,存在安全隐患。之后采用树脂材料,以及PC、尼龙等制作镜片。
偏光镜片的结构类似百叶窗的设计,其可让偏射的反光消除,如玻璃上的反光、水面上的反光、马路上的反光、雪地上的反光、汽车挡风玻璃的反光等,能有效过滤物体反射光与眩光,可以得到较好的视觉效果。
现有的偏光镜片,一般是在两片玻璃镜片之间、利用粘结剂加压粘着偏光薄膜而成。也有一些采用塑料材质代替玻璃材质。然而,限于生产工艺,其厚度都大于2mm。由于镜片越厚清晰度越差,这使得眼镜的清晰度受限。且镜片越厚,其用的材料就越多,成本就越高。此外,对鼻梁的压力越大。因此,有必要开发出更薄的镜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及更有效的保护眼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偏光镜片及其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薄偏光镜片,包括一镜片本体,所述的镜片本体包括一尼龙(聚酰胺纤维)或PC(聚碳酸酯)或PU(聚氨酯)层,以及一偏光片膜,其中,所述镜片沿边缘设有一圈凸缘。所述镜片本体厚度为1.2-1.7mm,所述凸缘的厚度大于镜片本体的厚度。较佳地,为大于镜片厚度的1/5-1/10。
较佳地,所述凸缘向水平方向延伸,这里的水平方向,是镜片本体平放时,在竖向截面上,和镜片的对称线垂直的方向。
一种生产前述镜片的模具,包括:
一下模,其包括一平板,该平板上设有一凸起部,环绕该凸起部的周缘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一侧设有注射口,环绕该凹槽非注射口处,另间隔设有复数个排气槽;
一上模,其具有一和凸起部对应的凹陷部。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下模凸起部与上模凹陷部之间的距离。较佳地,为大于下模凸起部与上模凹陷部之间的距离的1/5-1/10。
凹槽的宽度,可根据镜片的直径设置、一般地,可为镜片直径的1/10-1/20.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凸起部和对应的凹陷部之间的距离为12-17mm。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8-2mm。宽度为5-7mm。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注射口的宽度和凸起部直径之间的比例为4-6:8,更佳地,为5-5.5:8。例如所述的注射口宽度为51-55mm,凸起部直径为78mm。注射口过窄的话,不利于注射液快速进入上下模之间。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气槽分布在环形凹槽,数量为6-9个,每个宽8-10mm。排气槽高度为4-10μm,最佳为4-5μm。所述的排气槽数量和分布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一般为有利于注射液均匀进入上、下模之间的腔即可。例如,可以是等距间隔设置,或是不等距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凸起部的平面直径为60-100mm。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模的凹陷部上设有复数个定位小凸柱。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凸起部为4弯-10弯。更佳地,为6弯至8弯。这里的“弯”是眼镜行业的术语。其可和曲率半径进行换算,换算公式为:523/弯数=曲率半径。例如,10弯的曲率半径=523/10=52.3mm。
一种生产超薄偏光镜片的方法,其利用一模具,该模具包括:
一下模,其包括一平板,该平板上设有一凸起部,环绕该凸起部的周缘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一侧设有注射口,环绕该凹槽非注射口处,另间隔设有复数个排气槽;
一上模,其具有一和凸起部对应的凹陷部,
其中,下模凸起部与上模凹陷部之间的距离为1.2-1.7mm,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下模凸起部与上模凹陷部之间的距离;
首先在下模的凸起部上铺一偏光膜,然后上、下模合模,再从该模具注射口注射镜片材料液,同时排气槽进行排气;冷却之后,即为超薄偏光镜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林塘,未经毛林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60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