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6037.0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8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盛根明;胡静;沈建华;魏清福;朱桂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E02B3/10;E02B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刘计成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水口 水质 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
背景技术
目前,在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上主要通过设置水源保护区和法制及应急预案建设两种方法,设置水源保护区主要是通过限制取水口保护区内排污等行为来保障饮用水取水口安全,法制及应急预案建设主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应急措施来保障饮用水取水口安全。
其中,设置水源保护区的主要方式为:根据取水口的不同的类型及规模等,划出一定的水域及陆域范围作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严禁从事污染水源地及可能对水源地取水产生危害的行为,通过限制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等行为保护饮用水水源。
其中,法制及应急预案建设的主要方式是各级政府通过建立健全法规系统和强有力的执法监督来保障水源地安全,以及通过制定水源地应急预案,在发生水污染事件时,通过采取应急措施,来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的取水口安全。
目前,我国经济技术实力还难以全面控制水污染情况,水源地的保护在意识及管理水平上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尤其在经济高度发达地区,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饮用水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安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在现阶段,设置水源保护区和法制及应急预案建设这两种方法均无法有效地保障及改善饮用水水源地的供水安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地保障及改善饮用水水源地的供水安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包括桩基,桩基上固定有净化堤框架,净化堤框架包括一外环墙和位于外环墙内部的内环墙,外环墙与内环墙之间填满过滤填充物,外环墙上设有进水口,内环墙上设有出水口,内环墙与桩基围成的空间内设有一取水口,取水口与一取水管道连通。
因为饮用水水源需从进水口通过过滤填充物过滤后,从出水口流入内环墙与桩基围成的空间内,再从位于内环墙与桩基围成的空间内的取水口取出,饮用水水源经过过滤填充物的过滤,净化了水质,保障及改善了饮用水水源地的供水安全;水流流经过滤填充物一段时间后,在过滤填充物之间形成生态薄膜,生态薄膜也可对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吸附。
优选的,外环墙与内环墙同心设置。
优选的,进水口位于远离出水口的一端。
外环墙与内环墙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水口与出水口的相对位置的设计,使水流在过滤填充物中流过较长的距离,加强了水流净化的效果。
优选的,进水口位于外环墙的上半部。外环墙为垂直结构,进水口位于外环墙的上半部,可以有效地避免水中污染物堵塞进水口。
优选的,取水口位于内环墙与桩基围成的空间的中心。
优选的,桩基上还固定有拦污栅,拦污栅位于外环墙的外部,拦污栅分别与进水口两边的外环墙固定连接。在进水口处建设拦污栅,拦污栅对流入进水口的水流中的较大漂浮物进行拦截,加强了水流净化的效果,解决了进水口淤积的问题。
优选的,桩基包括一平铺于地基上的土工布和位于土工布上的碎石基础。
优选的,过滤填充物为碎石及细沙。
优选的,净化堤框架由多个U型预制砼连接而成,各预制砼之间通过止水橡皮密封连接。
优选的,外环墙上还设有应急门。应急门的设置,主要用于应急供水、取水口检修及过滤填充物的清洗。
如上所述,本发明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使用拦污栅对流入取水口的水体进行污染物的隔离和吸附,在净化堤框架内部填充了用于对水流中污染物进行吸附的过滤填充物,有效地保障及改善了饮用水水源地的供水安全。本发明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拦污栅及过滤填充物双重措施拦截水流中的漂浮污染物,为经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人水矛盾突出区域的饮用水水源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且外环墙为垂直结构,进水口位于外环墙的上半部,可以有效地避免水中污染物堵塞进水口;
2)净化堤框架内部填充的过滤填充物可对污染物起到一定的吸附作用,对取水口的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这对于解决现阶段的各类水污染事件,改善饮用水水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3)通过改变净化堤框架的形状和进水口与出水口的相对位置,增加水流在过滤填充物中流动距离,增强对水质的净化;
4)净化堤框架内部的过滤填充物可方便进行清洗,在达到过滤填充物的吸附容量时,可进行清理,清理后过滤填充物可循环使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符合低碳的建设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60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沙门菌的分离选取及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单胞藻培养液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