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垫鞋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8410.6 | 申请日: | 2012-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7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金鹏 |
主分类号: | A43B13/20 | 分类号: | A43B1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6088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垫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鞋类制造,按国际专利分类表划分为A43B,属于个人或者家用物品。
背景技术:目前市场上各种皮鞋、休闲鞋、运动鞋等鞋子在半封闭的情况下,为了使脚不会过分炎热流汗,都采用打孔,使用网格布等方法来使鞋子透气,散热,但是这些方法都只能象征性的做到排气的作用,有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能真正解决脚底的透气问题,没有解决空气流动的实际问题,因为真正需要透气散热的是脚底下面因为运动发热的部分,而气垫鞋的排气鞋底却能更实际的解决脚底空气流动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鞋底,用以彻底解决封闭类鞋子内部的空气流动,从根本上解决封闭类别鞋子底部透气性能不好而导致的内部潮湿等问题。该发明排气鞋底主要由弹性材料,气门,鞋底底面,鞋底透气盖构成,它的鞋底底面和透气盖都以抗磨有弹性的普通鞋底材料为基础,气门和则为塑胶,弹性材料则采用弹簧,或者不易变形的弹片,或者另类可替代的有一定弹性的弹性物质。
在形状,构造及本发明的排气鞋底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不同的技术特征是:鞋底底面和鞋底透气盖进行二次结合,让底面和鞋底透气盖进行第二次粘接形成一个特有的空气储存空间,功能是用来储存从鞋子内部吸入的空气。而夹在底面和透气盖中间的弹簧(弹片或者弹性物质),功能则是负责每次脚踩踏挤压空气储存空间后让其恢复原位。而鞋底底面后面的排气气门功能则是负责在脚踩踏鞋底的时候打开,以排除空气储存空间里的空气,在脚抬起的时候关闭,让空气储存空间吸入鞋子内部空气。脚底气门打开是为了让脚踩踏下空气储存空间的空气不会回流到鞋内部,位于鞋底透气盖中间的吸气气门作用是在脚抬起、排气气门关闭的时候打开,让鞋子内部空气吸入空气储存空间,同时在排气气门打开的时候关闭,防止空气储存空间的空气回流到鞋内,这样本发明透气鞋底就实现了鞋子内部空气流动的目的。
有益效果:
透气鞋底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为解决鞋内空气流动,相比现有方法在鞋面打孔和使用网格布有以下优点和彻底改进:
一、用人体自身重力产生的踩踏力来排除鞋底内部空气,再用弹簧(弹片或者弹性材料)回弹空气储存空间吸入鞋内空气,如此反复,让透气这个概念由被动变成主动,从根本上解决了鞋底内空气不流通而产生的各种潮湿、燥热、流汗、脚臭等根本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给出本发明透气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1:本发明透气鞋底的后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透气鞋底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零部件的标号说明:
1:鞋底底面2:弹簧(弹片或者弹性材料)3:吸气气门4:鞋底透气盖5:排气气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透气鞋底为实现解决鞋子内部空气流通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的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他的静态结构:请参考附图:如图所示本发明透气鞋底主要由1:鞋底底面2:弹簧(弹片或者弹性材料)3:鞋底透气盖4:吸气气门5:排气气门6:空气储存空间构成。1:鞋底底面和3:鞋底透气盖材料使用为现有各类抗磨有一定弹性普通鞋底材料,经过现有加工技术加工制造。2:弹簧(弹片或者弹性材料)为金属,或者弯曲的条状,经过拉伸卷制或者锻压加工制造。4:吸气和排气气门为塑料,经过现有工艺加工制造。
在形状,构造及本发明的排气鞋底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不同的技术特征是:鞋底底面和鞋底透气盖为了包容弹簧(弹片或者弹性材料)进行二次结合,让底面和鞋底透气盖进行第二次粘接形成一个特有的空气储存空间,功能是用来储存从鞋子内部吸入的空气。而夹在底面和透气盖中间的弹簧(弹片或者弹性物质),功能则是负责每次脚踩踏挤压空气储存空间后让其恢复原位。上面的吸气气门是在脚踩踏、排气气门开启的时候关闭,防止吸入空气储存空间的空气回流到鞋子内部,同时脚提起来的时候开启,配合空气储存空间和排气气门关闭吸入鞋内空气。鞋底底面后面的排气气门功能则是负责在脚提起来、吸气气门开启的时候关闭,配合空气储存空间和吸气气门开启将空气吸入空气储存空间,同时在脚踩踏下去、吸气气门关闭的时候开启,让空气储存空间的空气排除鞋外。这样本发明透气鞋底就实现了鞋子内部空气流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金鹏,未经陈金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84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