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豆浆机的制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8498.1 | 申请日: | 2012-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7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宁;吴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23L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豆浆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豆浆机的制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豆浆机的制糊程序一般包括加热、粉碎、煮沸和延煮等步骤,即粉碎后还需加热将糊煮熟。由于大米等制糊物料在粉碎后加热容易被烧糊,致使前述制糊方法不能制作出高浓度的糊,并且容易产生絮状物而分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豆浆机的制糊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豆浆机的制糊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两个阶段:(a)加热阶段,在该阶段豆浆机的加热部件对物料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加热直至物料被煮熟;(b)粉碎阶段,在该阶段豆浆机对煮熟的物料进行粉碎操作,直至形成糊。
优选地,所述加热阶段设有搅拌步骤。
优选地,所述加热阶段包括升温阶段和熟化阶段。
优选地,在所述升温阶段,物料和水的混合物被加热至碰触防溢电极。
优选地,在所述升温阶段,物料和水的混合物被加热至温度T。
优选地,所述升温阶段设有搅拌步骤。
优选地,在所述熟化阶段,所述豆浆机的加热部件间断性地进行加热。
优选地,所述熟化阶段设有搅拌步骤。
优选地,所述豆浆机为底加热豆浆机。
本发明的制糊方法,通过在粉碎前将物料煮熟,这样物料被粉碎后就无需长时间加热将物料煮熟,可以避免物料被烧糊;同时由于粉碎后不加热,可以防止糊生成絮状物而分层,可以提高糊的浓度。这种糊制作方法特别适用于底加热的豆浆机,可以有效防止糊被烧糊而粘在杯体的底壁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提及的物料是指用于制糊的食材,包括大米、绿豆、玉米等淀粉含量较大的物料及前述物料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提及的底加热豆浆机是指通过杯体底壁进行加热的豆浆机,例如,在杯体外底壁设置加热管的豆浆机,该豆浆机的加热管对杯体底壁加热,杯体底壁对物料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再例如,电磁底加热豆浆机,电磁线圈使杯体底壁发热,杯体底壁对物料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搅拌步骤”是指豆浆机的电机带动粉碎刀具旋转以搅动物料与水的混合物,起到均衡混合物的温度和防止物料粘底的作用;此时,电机转速较低或者电机工作的时间很短,不会起到粉碎物料的效果。
本发明的豆浆机的制糊方法包括以下两个阶段:(a)加热阶段,在该阶段豆浆机的加热部件对物料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加热直至物料被煮熟;(b)粉碎阶段,在该阶段豆浆机对煮熟的物料进行粉碎操作,直至形成糊。所述加热阶段设有搅拌步骤,通过插入搅拌步骤,可以防止物料的烧糊而粘在杯体底壁上。所述加热阶段包括升温阶段和熟化阶段。在所述升温阶段,物料和水的混合物被加热至碰触防溢电极;或者物料和水的混合物被加热至温度T,在该温度T,物料能被煮熟。所述升温阶段可以插入搅拌步骤,防止物料粘底而被烧糊。在所述熟化阶段,所述豆浆机的加热部件间断性地进行加热,使物料与水的混合物维持在碰触防溢电极时的温度或者温度T,从而将物料煮熟。所述熟化阶段设有搅拌步骤。所述豆浆机为底加热豆浆机。加热阶段完成,物料被煮熟后,豆浆机将物料粉碎形成糊。因为物料在加热阶段已经被煮熟,粉碎后可以进行短暂的加热以保温,或者不加热。
本发明的制糊方法,通过在粉碎前将物料煮熟,这样物料被粉碎后就无需长时间加热将物料煮熟,可以避免物料被烧糊;同时由于粉碎后不加热,可以防止糊生成絮状物而分层,可以提高糊的浓度。这种糊制作方法特别适用于底加热的豆浆机,可以有效防止糊被烧糊而粘在杯体的底壁上。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含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被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84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设备
- 下一篇:龙趸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