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硅陶瓷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8706.8 | 申请日: | 2012-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8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王玺堂;王周福;张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622 | 分类号: | C04B35/622;C04B35/1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纤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镁硅陶瓷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硅酸铝陶瓷纤维在生产、使用及用后拆卸过程中产生的细小粉尘颗粒,被人体吸入呼吸系统后,很难被人体体液所降解,将诱发呼吸系统炎症,甚至癌变。对失去使用性能的废硅酸铝纤维,通常采用填埋等方法处理,由于其化学性能稳定,很难被降解,同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国际癌症研究协会将硅酸铝陶瓷纤维划为可能致癌物分类。国内外研究者相继研究开发了可溶陶瓷纤维的系列产品,如镁硅陶瓷纤维。镁硅陶瓷纤维通常是原料经过高温熔融后,采用喷吹或甩丝的方式制备纤维;纤维组成中较高含量氧化镁的存在,使得其在人体体液中具有较高的生物降解速率;该类纤维组成中较高含量二氧化硅和氧化镁的存在,使得纤维具有较高的使用温度。但是,当前镁硅陶瓷纤维的制备和性能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受组成特性限制,原料的熔化温度范围较高、高温熔体粘度大,而且成纤过程中粘度变化速率不易控制,因而成纤操作过程的难度较大;纤维在高温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析晶、粉化,进而导致纤维使用寿命降低等。
另外,天然大理石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料:石材边角料和石粉。目前,石材边角料已得到充分的再利用,但对于石粉还没有较好的处理方法,只能将其堆积起来。简单的堆积处理,不但造成土地和资源的浪费,而且会污染水源和当地的空气质量。因此,正确处理和利用这些石粉废料,进行资源化合理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生产中为了解决镁硅陶瓷纤维成纤操作难度大的问题,通常在组成中引入氧化锆、氧化钛或稀土金属氧化物,但随之带来的是纤维其他性能的降低,如纤维直径过大或过小、机械强度降低、高温线收缩增大、生物降解速率降低等。
总之,目前在镁硅陶瓷纤维的制备技术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生产成本较高、原料熔化温度较高、成纤过程操作难度较大和纤维使用性能有待提高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熔化温度较低和成纤过程易于操作的镁硅陶瓷纤维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镁硅陶瓷纤维的使用温度较高和生物降解速率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先以1~10wt%的废弃大理石石粉、15~40wt%的镁橄榄石粉、2~8wt%的钠长石粉或钾长石粉、40~70wt%的石英砂粉和1~3wt%的工业三聚磷酸钠为原料混合,压制成坯体,在1000~1300℃条件下热处理60~90min;
再将热处理后的物料破碎,粉磨至120目,外加所述原料1~5wt%的工业氯化镁和0.5~3wt%的工业淀粉,混合均匀;
然后将混合均匀的物料置于电阻炉中,升温至1500~1700℃,熔融后直接甩丝,得到陶瓷纤维;
最后将陶瓷纤维在600~900℃条件下热处理1~4小时,即得镁硅陶瓷纤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废弃大理石石粉的粒度为80~120目,其中CaCO3含量大于50wt%;
镁橄榄石粉的粒度为40~120目;其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为25~35wt%,MgO为50~65wt%,CaO为0.5~2wt%,Fe2O3小于8wt%;
石英砂粉的粒度为40~120目;其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为90~99wt%,Fe2O3小于0.05wt%;
钠长石粉的粒度为40~120目;其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为63~70wt%,Al2O3为16~25wt%,Na2O为9~15wt%;
钾长石粉的粒度为40~120目;其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为64~69wt%,Al2O3为16~23wt%,K2O为9~18wt%;
工业三聚磷酸钠的粒度为80~120目;其中Na5P3O10含量大于90wt%;
工业氯化镁的粒度为80~120目;其中MgCl2含量大于40wt%;
压制的压力为35~45MPa。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87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