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脱脂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9514.9 | 申请日: | 2012-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0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姜仁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联仕金属表面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1/14 | 分类号: | C23G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151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脱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化学处理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境友好的脱脂剂。
背景技术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中,由于接触冷却液,机油等原因,金属零部件的外表面经常覆盖有油脂、油性污垢等,需要使用脱脂剂对金属零部件的表面进行去除油污的处理。目前,市场上的脱脂剂产品对金属材料大多具有腐蚀性,长期使用会影响金属零部件的外观品质。
另外,传统的脱脂剂多是高泡类的表面活性剂组合,在获得良好脱污效果的同时,表面活性剂成分常常被吸附在金属部件表面,因此工作一段时间后,槽液中的乳化剂会逐步失去乳化性能,被乳化的油脂在槽液中逐步积累,反而会吸附到后续投入的金属零部件的表面,降低去污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这些脱脂剂还存在着生产成本高、脱脂效率差、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脱脂剂产品的推广使用。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去污性能稳定、环境友好的脱脂剂。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去污性能稳定、环境友好的环保脱脂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脱脂剂,由纯碱、片碱、无水偏硅、乳化剂A、乳化剂B所组成,重量百分比为:纯碱40~60%、片碱5~15%、无水偏硅3~6%、乳化剂A为2~4%、乳化剂B为6~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环保脱脂剂,由纯碱、片碱、无水偏硅、乳化剂A、乳化剂B所组成,重量百分比为:纯碱45、片碱10、无水偏硅3、乳化剂A为2.5、乳化剂B为7.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环保脱脂剂不仅脱脂效率高,缓蚀性好,生产成本低,而且药效时间长,操作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用于机械、仪器、仪表、设备、管道等表面的植物油、矿物油等的去污,尤其适用于铁皮、钢板、铝合金、铜合金等常见金属材料的脱脂去污,对常见油脂的脱出率可以达到99%以上。
本发明的环保脱脂剂对金属零部件进行脱脂时,由于上述配方作用,降低了活性剂与金属机体的吸附作用,便于金属零部件的后续加工。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环保脱脂剂在各种实施方式中,由纯碱、片碱、无水偏硅、乳化剂A、乳化剂B所组成,重量百分比为:纯碱40~60%、片碱5~15%、无水偏硅3~6%、乳化剂A为2~4%、乳化剂B为6~9%。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环保脱脂剂,由纯碱、片碱、无水偏硅、乳化剂A、乳化剂B所组成,重量百分比为:纯碱43、片碱12、无水偏硅4、乳化剂A为2.5、乳化剂B为6.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环保脱脂剂,由纯碱、片碱、无水偏硅、乳化剂A、乳化剂B所组成,重量百分比为:纯碱45、片碱10、无水偏硅3、乳化剂A为2.5、乳化剂B为7.5。
本发明的环保脱脂剂的制备:
依次将上述配方中所含物质按比例加入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开动混合机,工作数十分钟(可以为三十分钟,也可以四十分钟过等)后关闭混合机,检查混合机的混合效果,混合物的总碱度以及游离碱度。如果检验符合要求,即可出料,包装,形成成品。
本发明的脱脂剂的使用,可适用于各种清洗方式,例如超声波、喷淋、刷洗等等。
在具体应用中,一般是根据生产线工作液的带出量和工件的含油量决定使用脱脂剂的量,将预定量的脱脂剂倒入洗净的空槽形成洗液。
在提高槽液温度,例如提高至60℃-80℃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改善脱脂剂的脱脂效果。
尤其是,可以通过控制槽液的温度,例如将槽液温度降低至25℃-35℃左右时,清洗过程中脱离的油脂会从脱脂剂中析出,浮出液面,便于将该部分油脂从脱脂剂中分离,实现脱脂剂的反复利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联仕金属表面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联仕金属表面处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95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