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10485.8 | 申请日: | 201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2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倪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电池组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连接结构,具体说是一种大电流防振动和冲击的动力电池组柔性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动力电池由于容量的限制,需要用多个电池单元串并联后得到所需要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业内采用的都是用铜排作导体,安装方式是采用螺栓拧紧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有:1、电池与铜排的接触电阻受螺栓锁紧力影响,一旦汽车行使过程中螺栓因振动松脱,那么这个接触电阻将会倍增或接近无穷大;接触电阻一旦剧增,电池单元的温度就会上升,最终导致电池失效甚至燃烧。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2、由于电池单元之间的铜排连接是刚性的,在汽车行使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是很容易造成螺栓松动的。3、拆装维护极其不便。采用这种封装方式,汽车在保养时必须仔细检查每个螺栓是否锁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电流防振动和冲击的动力电池组柔性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动力电池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动力电池单元上的输出插针、铜带、铜套、铜环与连接器,连接器通过铜环安装在铜套上,铜套套装在铜带上,输出插针插装在连接器内。
所述连接器为转簧连接器。
所述铜环为加固铜环,连接器通过铜环加固安装在铜套上。
所述铜带为编织铜带。
所述铜套上设有另一输出插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电池单元在封装的时候只需要为其输出预留两个插针,通过转簧连接器和编织铜带结合实现所需的串并联。其特点如下:1、完全摈弃安全隐患极大的螺栓连接,采用圆形转簧连接器与编织铜代替。这种转簧连接器由于结构上的特点,在经过振动和冲击试验后,其接触电阻仍能保持极小的范围(0.1毫欧姆以下)。2、电池单元之间的连接是弹性和柔性连接,完全满足汽车对部件振动和冲击的要求。3、拆装、维护非常便捷、高效。采用这种结构的连接方式,安装时只需将转簧连接器插入电池输出插针即可,拆卸时直接拔出,而且无需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动力电池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动力电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动力电池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动力电池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动力电池组连接结构中的铜套安装在铜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动力电池组连接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本发明动力电池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动力电池单元1上的输出插针2、铜带3、铜套4、铜环5与连接器6,连接器通过铜环安装在铜套上,铜套套装在铜带上,输出插针插装在连接器内。连接器为转簧连接器。铜环为加固铜环,连接器通过铜环加固安装在铜套上。铜带为编织铜带。铜套上设有另一输出插针7。
本发明电池单元在封装的时候只需要为其输出预留两个插针,通过转簧连接器和编织铜带结合实现所需的串并联。其特点如下:1、完全摈弃安全隐患极大的螺栓连接,采用圆形转簧连接器与编织铜带代替。这种转簧连接器由于结构上的特点,在经过振动和冲击试验后,其接触电阻仍能保持极小的范围(0.1毫欧姆以下)。2、电池单元之间的连接是弹性和柔性连接,完全满足汽车对部件振动和冲击的要求。3、拆装、维护非常便捷、高效。采用这种结构的连接方式,安装时只需将转簧连接器插入电池输出插针即可,拆卸时直接拔出,而且无需维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04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双重字典学习的压缩感知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压式空气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