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点-线-面立体配置的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10495.1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8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力刚;姜加虎;潘继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28;C02F11/04;E03F1/00;E02B5/02;C02F3/32;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立体 配置 污染 控制 技术 | ||
1.基于点-线-面立体配置的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从农村和农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的源-流-汇过程出发,同时考虑区域地形,地貌特征,沿污染物迁移途径,依次布置基于点、线,面的脱氮去磷组合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点型配置(前置库处理)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的管道化收集,花坛式土壤渗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通过沼气池进行资源化利用,出水再经管道导流后进行前置库处理区,前置库处理区面积不小于100m2,设计水深为1米-3米,采用生态浮床、水生植物带技术实现脱氮除磷;(2)线型配置(基于水力格局优化的生态拦截)技术:依据地形特征与农田作物覆盖状况,沿径流输移途径布置生态沟渠和生态护坡类型,建立菜园+水稻田以及菜园+养殖塘+水稻田的循环水流系统,构建多重组合生态截污单元,地表径流收集与调节子系统,沟渠长度大于1000米,挖掘沟渠或利用平原河网地区沟渠结合生态沟渠技术改建而来;生态护坡坡度低于30度;(3)面型配置(深塘厌氧、浅塘曝氧组合)技术:厌氧深塘水深在3.5米-4米。每单位水面每日接受的有机物(负荷率)受各地年平均温度影响变化较大。进入浅塘系统后设置表面曝气器的曝气氧化塘,池深4米左右或更深。以上三个部分依次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滨湖区小流域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消纳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049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