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散斑干涉的测温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测温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14043.0 | 申请日: | 2012-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5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高;王小燕;张磊磊;侯晔星;王绪财;任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5/50 | 分类号: | G01K5/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5***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干涉 测温 装置 采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散斑干涉的测温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测温方法。
背景技术
温度是科研、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温度的测量也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传统的温度测量方法的技术理论比较完善,但是,在很多实际的测量场合以及特殊的条件下,这些测温方法却存在很多的问题,采用常规的测量手段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就需要进一步对原有的方法进行完善,或者探索新的温度测量方法,以满足实际的需求。
散斑干涉测量技术是60年代末由J.M.Burch和J.T.Kardki首先提出的一种光学测量技术,具有非接触、测量精度高、对环境的防震要求低、可在明光下操作、能进行全场测量等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光学粗糙表面的变形测量和无损检测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电子散斑干涉测量技术(electronic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简称ESPI),它具有实时处理信息、实时显示干涉条纹、快速方便、对工作环境的防震要求低并可以实现条纹自动化测量等优点。
现有的测温装置或方法获得的测温结果的准确度较低、测温范围较小、测温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测温方法获得的测温结果的准确度较低、测温范围较小、测温速度较慢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基于散斑干涉的测温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测温方法。
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散斑干涉的测温装置,包括计算机(9)、绿光半导体激光器(1)、激光扩束器(2)、半反半透镜(3)、参考漫反射面(4)、热源(6)、滤光片(7)和CCD摄像机(8),热源(6)用于给待测试件(5)加热;滤光片(7)安装在CCD摄像机(8)的拍摄端,用于滤除待测试件(5)受热后的辐射光;绿光半导体激光器(1)出射的激光经扩束器(2)扩束后入射至半反半透镜(3),经半反半透镜(3)后获得反射光和透射光,所述反射光入射至待测试件(5)的前表面,并产生物面反射光;经半反半透镜(3)后获得的透射光入射至参考漫反射面(4)产生漫反射光,并反射至半反半透镜(3);CCD摄像机(8)用于拍摄漫反射光和物面反射光在待测试件(5)前表面叠加形成的散斑图像,所述CCD摄像机(8)的图像信号输出端与计算机(9)的图像信号输入端连接;待测试件(5)为能够在受热条件下产生形变的试件;计算机(9)将获得的加热后待测试件(5)前表面的散斑图像与获得的加热前待测试件(5)前表面的散斑图像进行图像相减,获得暗斑条纹级数n;将所述暗斑条纹级数n代入公式:
获得待测试件的温度T;
式中:α为体胀系数,kT为等温压缩系数,E为弹性模量,l为待测试件(5)的原始厚度,λ为激光波长,T0为原始温度。
所述的基于散斑干涉的测温装置,所述滤光片(7)是与绿光半导体激光器(1)波长相对应的绿光滤波片。
所述的基于散斑干涉的测温装置,计算机(9)中内嵌有Matlab软件,所述Matlab软件用于对待测试件(5)前表面的散斑图像进行图像处理。
所述的基于散斑干涉的测温装置,待测试件(5)为发动机外壳。
所述的基于散斑干涉的测温装置的测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CCD摄像机(8)拍摄加热前待测试件(5)前表面的散斑图像;
步骤二、采用热源(6)对待测试件(5)进行加热,在待测试件(5)发生形变后,采用CCD摄像机(8)拍摄加热后待测试件(5)前表面的散斑图像;
步骤三、采用计算机(9)将步骤二获得的加热后待测试件(5)前表面的散斑图像与步骤一获得的加热前待测试件(5)前表面的散斑图像进行图像相减,获得暗斑条纹级数n;
步骤四、将步骤三获得的暗斑条纹级数n代入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40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