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感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14838.1 申请日: 2012-06-26
公开(公告)号: CN102735647A 公开(公告)日: 2012-10-17
发明(设计)人: 韦天新;张庆文;刘兰兰;裴芳誉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1/41 分类号: G01N21/41;C08F222/14;C08F220/56;C08F222/38;C08F212/36;C08F220/06;C08F220/28;C08J9/28;C08J9/26
代理公司: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代理人: 杨志兵;郭德忠
地址: 100081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传感 芯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传感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地说,所述传感芯片是利用分子印迹(Molecular Imprinting)技术制备得到的,可应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用于检测黄体酮(Progesterone,又名孕酮)的含量,属于激素检测分析领域。

背景技术

黄体酮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在体内对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有显著形态学影响,为维持妊娠所必需。人体在受到外界环境中黄体酮刺激时,会引发体内内分泌紊乱,因此,环境中的黄体酮常常被列为扰乱内分泌化合物(endocrine-disrupting compound,EDC),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所以,实现黄体酮的定量检测在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比较常用的检测黄体酮的化学方法(不包括生物检测方法,如免疫分析等)是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联用,但是这两种方法灵敏度低,检测范围窄,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检测物质的挥发性有特殊要求。研究者试图将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进行改进以降低其检测限,如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方法将检测限由0.5~74ng/L降低到0.1~2.4ng/L;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串联(UPLC-MS-MS)方法也大大提供高了检测灵敏度、降低了检测限;但是这些检测方法成本昂贵,操作复杂耗时,在灵敏度和检测限方面仍达不到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近年来,大量的学者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努力,以寻求建立灵敏、准确、经济和快速的检测方法。在这方面,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显示出很大的优势。

分子印迹技术是源于生物化学、材料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交叉学科技术。生物学中抗体-抗原的理论为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分子印迹技术以模板分子作为类似于抗原的“模板”,以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反应形成对模板分子有“记忆”功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通常包括三个过程:(1)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功能基团在适当的条件下可逆结合,形成主客体复合物;(2)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在适当条件的引发下,交联剂与功能单体反应聚合,形成包埋了模板分子的聚合物;(3)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从聚合物中洗脱模板分子,在聚合物的骨架上形成空间构形和结合位点都“记忆”着模板分子特点的空穴,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所述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有特异识别性,即所述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专一性的选择结合作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它通过测量金属表面物质折射率的变化来研究物质的化学和物理吸附性质。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生物传感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药物筛选等多个生化研究领域。与常规检测技术相比,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响应快、检测过程快捷、实时监测、操作方便、无需标记以及可保持分子的生物活性等突出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免疫分析方面的研究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应用实践最早、应用范围最广并且发展最为完善的领域之一,然而由于该技术对检测环境的要求苛刻、造价昂贵以及其传感芯片重复使用性能较差等难以克服的缺点,限制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改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性能和应用范围,科研工作者们开始将分子印迹技术与其结合,制备出新型的表面等离体共振传感器。这种新型传感器不再局限于检测生物样品分子结合免疫分析技术,而且还提高了传感芯片的重复使用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检测黄体酮含量方法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传感芯片,所述传感芯片是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得到的。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本发明所述传感芯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本发明所述传感芯片的用途,所述用途是将传感芯片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检测黄体酮的含量,可以用于黄体酮的痕量检测。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传感芯片,所述传感芯片由下往上依次由玻璃基片、金膜层、单分子烷基链层和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组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48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