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称分束展丝同步上盖下托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15073.3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4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于伟东;杜赵群;邓成亮;于昊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36 | 分类号: | D02G3/36;D02G3/38;D01H13/00;D02J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称 分束展丝 同步 上盖下托 复合 纺纱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对称分束展丝同步上盖下托复合纱,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由两组双丝网夹持裹缠短纤维须条的三轴系复合纱再复合的3×2轴系的双网复合纱结构,其有如下三种形式:第一种、两组双丝网裹缠各自的短纤维须条后再复合的双网复合纱结构,命名为两双网裹复合纱;第二种、两组一丝网裹缠和一丝网包缠短纤维须条后再复合的双网复合纱结构,命名为两网裹网包复合纱;第三种、一组双网裹缠短纤维须条与一组网裹网包短纤维须条后再复合的双网复合纱结构,命名为双网裹/网裹网包复合纱;
两双网裹复合纱分为同轴和错位两种形式,同轴是指作为上盖的一组丝网的网轴、作为下托的一组丝网的网轴和短纤须条的轴位于同一轴线上,错位是指上盖的一组丝网的网轴和作为下托的一组丝网的网轴相对短纤须条的轴对称错位并均与短纤须条的轴在宽度方向上有大于50%的交;
两网裹网包复合纱又可分为对称包缠、同向包缠和交替包缠三种形式;
双网裹/网裹网包的复合纱有左侧和右侧之分,左侧为先下包缠而右侧为先上包缠。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分束展丝同步上盖下托复合纱的复合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第一步、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安装带对中导纱钩(11)和对中移架(12)的分劈器(1)、上行导纱钩(2)、下行导纱钩(3)、上展丝器(4)、下展丝器(5),并使上展丝器(4)紧贴环锭细纱机的前上罗拉(81)和使下展丝器(4)紧贴环锭细纱机的前下罗拉(82)获得驱动力,其中,对中导纱钩(11)包括左对中导纱钩(11L)及右对中导纱钩(11R),分劈器(1)还包括左分劈器(1L)及右分劈器(1R),上行导纱钩(2)包括左上行导纱钩(2L)及右上行导纱钩(2R),下行导纱钩(3)包括左下行导纱钩(3L)及右下行导纱钩(3R);
第二步、取长丝(6)两束分为左路长丝(6L)及右路长丝(6R),左路长丝(6L)及右路长丝(6R)分别经左对中导纱钩(11L)及右对中导纱钩(11R)进入左分劈器(1L)及右分劈器(1R),由左分劈器(1L)及右分劈器(1R)先分别将左路长丝(6L)及右路长丝(6R)展开铺平得左展平丝(61L)及右展平丝(61R),再将左展平丝(61L)对称劈分为左上行长丝(62L)与左下行长丝(63L),同时,将右展平丝(61R)对称劈分为右上行长丝(62R)与右下行长丝(63R);
第三步、将分劈后的左上行长丝(62L)及右上行长丝(62R)分别经上行导纱钩(2)的左上行导纱钩(2L)及右上行导纱钩(2R)定位后,分别送达上展丝器(4)中展丝,得到左上行丝网(64L)及右上行丝网(64R),再由上展丝器(4)与前上罗拉(81)的紧贴处,夹持左上行丝网(64L)及右上行丝网(64R)并紧贴前上罗拉(81)输出,此为第一轴(I);同步,将左下行长丝(63L)及右下行长丝(63R)分别经下行导纱钩(3)的左下行导纱钩(3L)及右下行导纱钩(3R)定位,分别送达下展丝器(5)中展丝,得左下行丝网(65L)及右下行丝网(65R),再由下展丝器(5)与前下罗拉(82)的紧贴处,夹持左下行丝网(65L)及右下行丝网(65R)并紧贴下罗拉(82)输出,此为第二轴(II);
第四步、第一轴(I)的左上行丝网(64L)及右上行丝网(64R)从上或一侧、第二轴(II)的左下行丝网(65L)及右下行丝网(65R)从下或一侧、作为第三轴(III)的短纤维须条(7)的左路须条(71L)及右路须条(71R)分别经左集束器(35L)及右集束器(35R)居中,同步喂入前罗拉钳口(83),左路须条(71L)与左上行丝网(64L)和左下行丝网(65L)形成上或一侧、中、下或一侧的三层层叠或分布排列;右路须条(71R)与右上行丝网(64R)和右下行丝网(65R)形成上或一侧、中、下或一侧的三层层叠或分布排列;出前罗拉钳口(83)后,在加捻三角区(T1)的作用下,左路及右路各自先形成丝网夹持裹缠左路须条(71L)及丝网夹持裹缠右路须条(71R)的左路三轴系成纱(66L)及右路三轴系成纱(66R),再在汇聚三角区(T2)形成以左路三轴系成纱(66L)为左复合轴系(L)及以右路三轴系成纱(66R)为右复合轴系(R)的复倂双网复合纱(6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50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晾衣杆
- 下一篇:一种基于超声辅助臭氧氧化脱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