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PKI的双二维码产品防伪方案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16017.1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9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袁开国;袁静国;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开国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ki 二维码 产品 防伪 方案 | ||
1.一种基于PKI的双二维码产品防伪方案,至少由产品防伪验证中心、CA、二维码生成和二维码验证四个模块构成,其特征至少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
(1)CA系统为生产商(二维码所表述的内容与权利的所有人或者机构)生成加密私钥、签名私钥和与之对应的数字证书,私钥存放在USB KEY物理设备中提供给生产商,同时将数字证书的相关信息存储到X.500目录服务器,供用户(对二维码进行验证的个人或者机构)或者其它第三方查询;
(2)生产商向二维码生成模块输入生产商及其产品相关信息(简称产品信息)明文,生成模块根据输入信息产生以下二组数据:产品信息私钥加密的密文与产品信息HASH值,或者产品信息明文(也可以是私钥加密的密文)与产品信息数字签名,生成模块再将以上二组数据之一跟其它相关信息一起嵌入到二维码中形成可信二维码,生产商可以同时生成两个或者多个互相关联的可信二维码和普通二维码;
(3)生产商将第(2)步中生成的一个或者多个可信二维码或者普通二维码印刷在产品包装内侧,或者在二维码被印刷好以后,用其它非透视的介质严密遮盖(称之为隐蔽二维码),用户在不打开包装或者不破坏非透视的介质的情况下,不能看到这一组二维码;与此同时,生产商将一个或者多个与可隐蔽二维码相关的可信二维码印刷在产品包装外侧(称之为可见二维码),用户在不打开包装或者不破坏非透视的介质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看到该组二维码;
(4)在二维码印刷完成后,二维码生成模块立即将二维码中所存储的相关信息交到产品防伪验证中心,验证中心将保存该信息,供用户验证产品真伪时进行信息对比之用;
(5)用户拿到产品后,通过二维码验证模块对可见二维码进行识读,提取第(2)步中嵌入的二维码验证信息:可能是产品信息密文与产品信息HASH值,也可能是产品信息明文(如果第(2)步中选择加密则为密文)与产品信息数字签名,然后进行哈希对比或者数字签名验签,以初步确定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是否由包装标明的厂商所生成,如果不是,则产品为赝品;
(6)为了进一步确认产品的真伪,用户需要采用第(5)步中的方法,对隐蔽二维码进行验证,初步验证通过后,二维码验证模块将提取的信息、以及二维码验证模块的终端特征码传输到产品防伪验证中心;
(7)产品防伪验证中心将上传信息与现有信息进行对比,如果该信息已经被生产商注册,且尚未被其它用户验证过,则产品防伪验证中心通过二维码验证模块告知用户,该产品为真品;否则,用户将被告知该产品为赝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二维码生成完成后,需要将二维码信息上传到产品防伪验证中心,并由验证中心保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产品包装上同时有可见二维码和隐蔽二维码两组具有相互关联特性的二维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可见二维码必须是可信二维码,而隐蔽二维码可以是可信二维码或者普通二维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可见二维码印刷在产品包装的外侧,用户在不打开包装或者不破坏非透视的介质的情况下,可以看到这一组二维码,隐蔽二维码印刷在产品包装内侧,或者被非透视的介质严密遮盖,用户在不打开包装或者不破坏非透视的介质的情况下,不能看到这一组二维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二维码验证模块通过提取产品包装外侧的可见二维码中的信息,并进行HASH比对或者数字签名验签,从而实现对产品真伪的初步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二维码验证模块通过对隐蔽二维码的验证,将其上传到产品防伪验证中心,并根据其验证结果作出产品真伪的最终判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产品防伪验证中心通过对上传产品信息是否已经存在,以及是否已经被其它用户验证过,从而确定产品的真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产品防伪验证中心在用户第一次进行产品验证时,保存验证终端的唯一标识,以识别产品是否被同一个用户多次验证,或者是被其它用户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开国,未经袁开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601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保护壳
- 下一篇:一种基于车辆间通信的车辆密度感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