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16528.3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6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雅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0;H01R13/46;H01R12/7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敬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边卡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与连接对象相连接,连接对象具有配合部,该配合部具有板状形状。连接对象例如是诸如存储模块的半导体模块。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电连接器在JP-AH9-139261和JP-AH9-45437中被公开,其中每个专利文献都通过参考整体合并于此。在JP-AH9-139261中公开的电连接器是与卡连接的边卡连接器。所述卡沿倾斜的方向被插入到边卡连接器中并被降低或倒下直到卡平行于水平方向为止,使得边卡连接器与卡连接。所述卡与边卡连接器的被接合部(闩锁部分)接合,从而保持边卡连接器和卡之间的连接。在JP-AH9-45437中公开的电连接器与电缆连接器连接。电缆连接器沿倾斜方向被插入到电连接器中并被降低或倒下直到电缆连接器平行于水平方向为止,使得电连接器与电缆连接器连接。电缆连接器的接合部与电连接器的被接合部(凹部)接合,从而保持电连接器和电缆连接器之间的连接。
即使当电连接器具有多个接触件,上述的连接对象(卡和电缆连接器)也可以利用低插入力插入到电连接器。
然而,在连接对象与电连接器连接时,连接对象通过电连接器的接触件接收回复力。由于接触件的回复力,连接对象可能弯曲并变形。因此,与上述电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对象需要是坚固的。换句话说,薄的连接对象不能用于上述电连接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在电连接器和连接对象彼此连接时不会对连接对象施加过多的力。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被构造成与具有配合部的连接对象连接,该配合部具有板状形状。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插入开口,连接对象沿倾斜方向插入插入开口中;被接触部,通过插入开口插入的所述配合部与被接触部接触;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容纳所述配合部并具有第一支撑部,所述容纳部被定位在所述被接触部的后面;接触部,该接触部定位在第一支撑部的前上方并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定位在所述接触部的前下方。所述配合部通过所述插入开口插入以便定位在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中配合部与被接触部接触,配合部降低或倒下以便被定位在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中所述配合部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平行,所述配合部向后移动以便被定位在第三位置,在第三位置中所述配合部由所述容纳部容纳并由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接触部支撑。
可以通过研究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并参照附图认识本发明的目的并且更加全面地了解本发明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斜视图;
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3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是沿线V--V截取的图2的电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6是沿线VI--VI截取的图2的电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7是图5的电连接器的横截面的斜视图;
图8是显示电连接器和连接对象的横截面图,所述连接对象未插入到插入开口中;
图9是显示连接过程的第一步骤的横截面图,所述连接对象被定位在第一位置;
图10是显示连接过程的第二步骤的横截面图,所述连接对象被定位在第二位置;
图11是显示连接过程的第三步骤的横截面图,所述连接对象被定位在第三位置;
图12是图7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变化实例的横截面的斜视图;
图13是图5的电连接器的第二变化实例的横截面的横截面图;
图14是显示图13的电连接器和连接对象的横截面图,所述连接对象被定位在第三位置;
图15是图5的电连接器的第三变化实例的横截面图,所述连接对象未插入到插入开口中。
图16是图15的电连接器的横截面图,所述连接对象被定位在第一位置;以及
图17是图15的电连接器的横截面图,所述连接对象被定位在第三位置。
虽然本发明具有各种可选的实施例和可选形式,但是在附图中以示例的方式显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且将这这里详细地说明该具体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的是附图和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到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是相反,目的是涵盖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可选实施例、等效形式和可选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65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