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陆两用船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16571.X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9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郭卫;倪杰;吴培松;董风亮;穆金才;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飞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李艳 |
地址: | 2156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陆 两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陆两用船。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水陆两用船的船体底部包括三段,即位于船头的船头段、位于船尾的船尾段以及用于过渡连接船头段与船尾段的中间段,其中船头段以及船尾段为小圆弧构造,因此该水陆两用船在陆地上的爬坡性能不佳,容易产生跌落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陆两用船,该船体具有良好的爬坡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两用船,它包括船体、用于驱动船体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船体的底部包括位于船头的船头段、位于船尾的船尾段以及用于过渡连接船头段与船尾段的中间段,所述中间段为平行于地面的线性区间,所述船头段以及所述船尾段为圆弧。
优选地,所述船头段以及船尾段的圆弧的圆周半径为3.5米至3.8米。
优选地,所述船体的船身为4米至5米。
优选地,所述船体的中间段长度为0.5米至1.5米。
优选地,所述船头段与中间段之间为平滑连接。
优选地,所述船头段与中间段之间为平滑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船体两侧的传动链以及设置在传动链上的多个履带板,每个履带板具有与传动链相连接的一端以及与之相对并且向外凸出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履带板成长条形,履带板的高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与该传动链的传动方向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履带板由金属以及包覆在金属外的橡胶制成。
优选地,每一侧的履带板绕传动链的一周排布。
本发明采用以上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船尾段和船头段采用大圆弧构造,在前进和后退过程中均有足够的空间余量;
在传动链上设置有履带板,在前进或后退过程中,履带板能够卡入泥土中,增大摩擦力,保证了在爬坡过程中水陆两用船不会跌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以上附图中:1、船体;11、船头段;12、中间段;13、船尾段;2、驱动装置;21、传动链;22、履带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附图1所示,一种水陆两用船,它包括船体、用于驱动船体运动的驱动装置,船体的底部包括位于船头的船头段、位于船尾的船尾段以及用于过渡连接船头段与船尾段的中间段,所述中间段为平行于地面的线性区间,所述船头段以及所述船尾段为圆弧。在前进或后退时下面有足够的空间位置进行爬坡,所以该船的爬坡性能良好。
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和计算得知,船头段以及船尾段的圆弧的圆周半径为3.5米至3.8米。船体的船身为4米至5米。船体的中间段长度为0.5米至1.5米。
当然为了爬坡的顺畅,船头段与中间段以及船头段与中间段之间为平滑连接。
船体的底部一般为浮体,浮体可以单体式构造,可以是多体式构造。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如附图1和2所示,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船体两侧的传动链以及设置在传动链上的多个履带板,每个履带板具有与传动链相连接的一端以及与之相对并且向外凸出的另一端。履带板成长条形,履带板的高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与该传动链的传动方向相垂直。
由于履带板向外突出,在爬坡时履带板就能够压向泥土,并与泥土镶嵌成凹形,大大增加了摩擦力,在25°爬坡时不会产生下滑现象。
履带板由金属以及包覆在金属外的橡胶制成。每一侧的履带板绕传动链的一周排布。在陆地上的行走过程中,金属能够保证支撑住船体。同时,包裹在金属外侧的橡胶能够保证履带板在插入泥土过程中得到缓冲,减小船体的冲击,也起到了避震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以上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船尾段和船头段采用大圆弧构造,在前进和后退过程中均有足够的空间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飞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飞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65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