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温系统一体化的移动式房屋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17254.X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7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冰;艾智元;林海;王作武;白丽;徐坚;张海玲;朱照祥;徐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日新通运物流装备有限公司;株式会社日中建设技术开发贸易;南京先耀技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F24F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李艳 |
地址: | 2156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温 系统 一体化 移动式 房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温系统一体化的移动式房屋。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可移动式的房屋(包括集装箱房屋、插入式房屋、简易房屋、车载式房屋等等)的调温系统,尤其是空调外机组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安装施工,都是困扰房屋制造商和用户的难题;而用户要移动房屋,又必须再次面临空调外机组的安置问题;再由于以上的问题很难把空调内机与房屋的装修融为一体规划、施工。这样使用户接到房屋后到可以入住的时间被拉长,后续费用增加,环境污染增加,而且装修效果也不太好。特别在今后建筑产业发展方向占主流的工业化住宅生产中,沿用以上传统办法,还会把空调外机组安置的问题留给用户,同时会没有让住宅工业化的整体优势发挥。现在空调业的技术进步突飞猛进,风管机、冷暖新风机等层出不穷。由于空调外机没有融入可移动式房屋的设计。使得房屋无法享受空调业技术进步的成果。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温系统一体化的移动式房屋。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温系统一体化的移动式房屋,在房屋室内空间内安装有空调内机,在房屋的一角设置有与房屋外自然环境相连通的空调外机安装空间,该空调外机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空调外机的支座,空调外机安装空间与房屋室内空间之间通过隔离墙体隔离。
进一步地,房屋的一角设置有机架,隔离墙体固定连接在机架上并形成空调外机安装空间。
更进一步地,机架固定在房屋的地板支撑梁上。
优选地,空调外机与空调内机之间的连接管道和线路设置在房屋的主体墙体中。
更优地,主体墙体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墙、保温层、内墙基板、内墙装饰层,空调外机与空调内机之间的连接管道和线路设置在保温层中。
优选地,隔离墙体包括由空调外机安装空间向房屋室内空间依次设置的外墙、隔热消音层、内墙基板、内墙装饰层。
更优地,支座上设置有吸震垫圈,空调外机设置在吸震垫圈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调温系统一体化的移动式房屋,具有以下优点:
1.在空调外机的周围做整个房屋同结构的布置,营造出一个在室内的室外空间,既用以容纳空调外机,同时可以防止冷热气流倒入住宅,有效地把噪音、浮尘、热量等影响宜居的因素阻隔在室外,为住宅营造了宜居的温度、湿度条件;
2.在空调外机与房屋的链接上,采用减震、吸震方式,有效地防止空调外机的震动和噪音对住宅内的影响;
3.在空调内机的布置上,把线路和管道统筹设计,使空调机与房屋的内饰融为一个整体,产生良好的整体效果。
.把空调外机、空调内机融入房屋的总体设计,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整体化验收,从根本上解决了调温系统在房屋里一体化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工业化住宅产品中的这类困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调温系统一体化的移动式房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调温系统一体化的移动式房屋的局部视图A;
附图3为本发明调温系统一体化的移动式房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0、房屋室内空间;11、地板支撑梁;12、主体墙体;13、空调外机面罩;
20、空调外机安装空间;
30、机架;31、支座;32、吸震垫圈;
41、第二外墙;42、隔热消音层;43、第二内墙基板;44、第二内墙装饰层;
51、空调内机;52、空调外机;53、连接管道和线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日新通运物流装备有限公司;株式会社日中建设技术开发贸易;南京先耀技贸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日新通运物流装备有限公司;株式会社日中建设技术开发贸易;南京先耀技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72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酒驾控制系统及酒驾控制方法
- 下一篇:基于LED屏显的行车安全反馈屏